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七、江南一燕
曹锟、吴佩孚的统治。孙中山因与皖段、奉张两系有反直联盟的关系,加上广东商团阴谋发动叛乱,准备推翻广东革命政权,广州形势危急,希望向广东以外谋求出路,于是决定北伐,并亲率北伐部队离开广州,移驻韶关。后来,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党人的正确主张,回师弭平商团叛乱,初步稳定了广东的局势。

    这一时期,瞿秋白除在广州参加中央政治委员会外,还以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身份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指导工作,担任上海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的编辑和撰稿工作。他为《民国日报》写了《中国解放运动之公敌》、《五一节之四十年》、《反帝国主义运动与国民党》等文,号召中国人民觉悟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打倒中国解放运动的公敌——帝国主义和军阀,争回民族主权,争得国民民权。对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强暴镇压,革命者应当唤起民众,告诉他们:每次逮捕一个反抗军阀与列强的奋斗者,可以产生几百万个新的革命家;而肖(耀南)、吴(佩孚)的牺牲品——监狱里的绞场上的志士都是革命的母亲,国民革命终将胜利。在国共合作大业中,瞿秋白是一位卓越的政治活动家。

    上海大学教授

    1923年6月下旬,瞿秋白自广州到达杭州,召集浙江省党、团会议,传达党的三大的决议。他住在岳王村四伯父世琥家里,与妹轶群、弟景白、坚白等团聚。四伯父此时已经罢官赋闲,经济十分拮据。不过外面还讲究一些排场。瞿秋白对四伯父礼节周到,内心也是颇为尊重的。叔侄见面后,叙谈一切,亲切欢畅。瞿秋白谈他两年中在苏俄的见闻,解衣挥汗,兴致盎然;虽然是大热的天气,会意者都有涤尘解惑,俗念俱除之感。当然,家中大部分亲友对于这位从外国回来的人不免觉得新奇,也有些不解,无从交流各自的思想。这引起瞿秋白的沉思:“大家庭崩坏而小家庭的社会基础还没有”,“宗法社会的旧观念和大家庭真叫我苦死。”①——

    ①《胡适来往书信选》(上),第213—214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在杭州,瞿秋白去拜访了胡适。胡适是4月间由北京来到杭州烟霞洞疗养的。这一年,胡适三十三岁,在政治上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但在学术界已是海内闻名,颇有声望的学者。瞿秋白来访,使他对这位年青的学者,也很看重。他嘱瞿秋白到上海商务印书馆,谋一个编辑的位子,做些学问。这一建议,与他提倡的“整理国故”,似乎不无关系。7月中旬,瞿秋白回到上海,与商务印书馆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容纳(各杂志)稿子并编小百科丛书以及译著”①。对这件工作,瞿秋白写信告诉胡适:“假使为我个人生活,那正可以借此静心研究翻译,一则养了身体,二则事专而供献于社会的东西可精密谨慎些。”②但是瞿秋白没有接受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他后来以“此等入款‘远下济近’”,“未必够‘家’里的用”③为理由,推掉了这个差事。所谓家用,只是托词,因为瞿秋白从杭州回到上海后,经李大钊的推荐,已决定到由国共两党党员合办的上海大学去工作了,而那里的薪俸是极薄的。8月,瞿秋白到南京东南大学,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有刘仁静、邓中夏、李求实、恽代英、施复亮等,代表共有三十多人。会议着重讨论了贯彻执行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对于青年团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议发生了争论,刘仁静不赞成加入,瞿秋白、施复亮赞成加入,并说服了大家,最后决定青年团员可以加入国民党,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

    ①②③《胡适来往书信选》(上),第214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团的二大闭幕,瞿秋白返抵上海,就积极参加筹办上海大学的工作。

    上海大学是在国共合作的呼声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简介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目录 > 七、江南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