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人之道
时间善度自己的生活,可惜现在不是,反而放任各种传播媒体,让每个人都忘记内心的需求。几年前报纸刊载,台湾每三个小时就有一个人自杀,为什么自杀问题这么严重?因为大家注意的往往是外在的成就,而忽略了对自己内心的了解、反省、训练和培养,于是一碰到挫折就无法承受。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回归内心,想得远一点,考虑老子所说的“去甚、去奢、去泰”,减少外界的干扰,不让心灵被外物所困,人的生命才有可能达到一种智慧的解脱。
4、内在觉悟
“不出户,知天下”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不是难事。打开报纸、电视,或者上网就知道了嘛。甚至有些人被叫做“宅男宅女”,很少出门,照样知道全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在两千多年前没有报纸、电视、互联网,信息交流很不发达的年代,老子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很奇怪吗?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四十七章》)
不出大门可以知道天下事理,天下的事情跟道理;不望窗外可以看见自然规律,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因此圣人不必经历就知道,不必亲自见到就明白,不必去做就成功。
“不出户,知天下”是针对人间而言。古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何以知道天下的事理?答案很简单,人与人相处的困难从家庭开始,家庭的人际关系是最复杂的。以前的大家庭常见三四代同堂,如何与众多亲人和谐相处,是一大挑战。因此,只要留意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情况,推到天下去看也是大同小异。换句话说,天下人怎么过日子,其实你从一家人里就可以知道了,整个国家社会的缩影就是一个小家庭。老子的观念是整体的,宇宙叫做大宇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宇宙。譬如我怎么了解别人呢?先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有什么样的欲望,自己这一生的奋斗目标,就会知道我自己这样想,别人也大同小异,所以要能够体谅和理解别人。而一个家庭里人与人的相处,推到社会上去也差不多,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尊重、肯定,希望找到合适的机会发展自己,所以可以由近观远,不必到外头,即使关在屋里,也能通过观察和内省,来通晓天下的事理。
第二句话“不窥牖,见天道”是针对自然界而言。“牖”是窗户,我不用看窗外就知道宇宙的运行规则。就好像西方哲学家史宾诺莎说的,你给我一片小小的木头,我就可以知道整个宇宙。为什么呢?因为一块木头是从一棵树来的,木头上的年轮和印迹,可以反应出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而一棵树反映出一座山;一座山又反映出一个地球;一个地球反映的是全宇宙。换句话说,你把一片小小的木头了解透彻了,整个宇宙的情况都知道了。“一粒细沙看世界”绝不是诗人的想象,而是事实。老子在两千多年前,能有这样一种思想境界,真是让人佩服。他说的道理跟我们现代人用高科技研究出来的一样。从一个小分子里就能知道宇宙万物的结构。你把小事情研究透了,大事情的规律也就掌握了。所以,身边的任何事情,留心就是学问。
老子接着说,走出户外愈远,领悟到的愈少。我经常拿这句话当借口,很多朋友问我要不要去旅游,去参观某个景点,我就用“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来回避。为什么?一方面我的时间紧凑,总觉得有许多工作要做,很难轻松地去旅游;另一方面如果我去旅游,会先做准备,把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全部了解之后,再去看一看,就懂了。否则旅游的时候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回来之后问你看到了什么?不知道,留下几张照片而已。相反,我在家里查查百科全书,认真搜集资料,说不定比去当地旅游还能了解的更多。当然,很多人说“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