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人之道
路上,到了旅馆,别人看到你都让座,对你很尊敬,旅馆老板还送毛巾让你擦脸,这说明你外表跟别人差别太大,一定要装出好像一个大官的样子,或者富贵人家的派头儿,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你修养到最后,应该让别人觉得你跟大家完全没有分别。这个人听了很受用,就开始修炼。后来他去住旅馆,别人和他抢位置坐,因为没有把他看成大人物,不会觉得在这个人面前,我要特别谨慎小心。老子认为,这个时候你的修养就成功了。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跟别人打成一片,大家跟你在一起好像没有什么压力,也不需要特别的警惕或戒备,这样一来,当然皆大欢喜。因为人本来就在一个宇宙里面,大家都一样,只是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一样的功能而已。
老子最后说,这样的人,天下人乐于拥戴他而不会嫌弃,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跟他争。《庄子》里有“让王”的故事。国君要把王位让给别人,结果很多人逃都来不及,为什么?因为他不要当王,他喜欢当老百姓。真正的领袖不会让老百姓觉得他在统治大家,真正的领袖一定让自己处在最低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够海纳百川,无所不容。所谓“宰相肚里可以撑船”,宰相尚且如此,何况是真正的领导者。其实不见得当领导才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
6、为而不争
《老子》最后一章也提到圣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
圣人没有任何保留,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法则,是有利万物而不加以损害;圣人的作风,是完成任务,而不与人竞争。
这段话读来很令人很感动。请问什么样的东西是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的?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的?如果是物质,假设我有十块钱,给你五块,我剩五块,怎么可能给了之后更多呢?所以一定不是物质,而是精神。譬如爱心,一个人愈关怀别人,他的爱心就愈丰富,助人的能量就愈大,这个能量不是从外面得来的,而是从内在开发出来的;相反,一个人如果从来不去关心别人,他的爱心就根本没有能力涌现出来,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忙。西方有一句话说得好:“物质有时而穷,精神愈用愈出”。衣服穿久了,旧了;东西用久了,坏了,这叫“物质有时而穷”;精神愈用愈出,很多人读书都有这种体会,刚开始看不懂,后来越看越懂,越喜欢读书越不觉得劳累,读书也是一种精神作用。再譬如特蕾莎修女,她在印度帮助穷人时,每天付出那么多关怀,虽然身体疲惫,但是精神的力量源源不绝。愈关怀别人,愈知道怎么关怀是对的,从关怀少数人,到关怀每一个人,都觉得绰绰有余,因为这本身变成了灵性生命的展现。
由此可知,老子对“道”的理解,也是从灵性方面来考虑的。“道”等于是超越界,灵性就是人类身、心之上超越的部分。这个超越的部分并不排斥身、心,而是完全让身、心适当地运作。身、心都会有劳累和限制,但是灵可以完成它们的目的,让它们永远不觉得劳累。圣人既然领悟了“道”,就不会吝于与人分享心灵方面的资源,就会尽量关怀和给予别人,这样一来,自己反而更充足。
接下来,老子说圣人效法的是“天”,“天”代表整个自然界的法则,“天之道,利而不害”,只帮助人,不损害人。因此圣人的作风是做该做的事,完成任务而不与人竞争。《庄子·天道》说:“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平。”其含义就是不要积存,不要保留,不要停滞,一切都在活动之中。譬如现在拥有的事物,以前可能没有,将来也可能消失;有多就有少,有得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