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重庆参军第一人
。但他们讲起买东西,却是苦着一张脸。美国的大兵几乎个个都是酒鬼,有时为了一瓶白兰地,要他们拿枪来换都成!部队里为了控制他们的饮酒量,每人发给一个小本子,规定一个月只能够有多少“购物点”。某些特定的东西,像酒,就要凭点来买。买了东西,就从本子上将点扣除。一个月如若只有100点,一瓶白兰地就要花去四五十个点。因此当时的美国士兵几乎都要从另外的渠道弄酒喝,有从当地印度人手里买的;也有从中国兵手里买的(中国兵买酒不凭点)。若是没有酒,他们玩起来就没有那么开心。

    学习结束之后,我们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不幸的是,我在军旅途中不小心将其丢失,实在可惜!

    空闲时,我们常常三三两两约好到十来公里远的小街去买东西。遇上了车就搭,要是没遇上就步行。有时正走着,就有一辆车在面前停下来,车上的美国兵招呼到:“o market!”(我们要到市场去!)司机耸耸肩,大声说:“OK! Get up !”(正好!上车!)大伙儿便会吹着口哨跳上车!

    1945年春末,我们由一位美军上尉领着,到加尔各答去取新车。到了目的地,就住在美军军营里和他们同吃同住。中国士兵习惯用的是一个大口盅加上一个汤匙。美军的伙食对我们来说就很不适应了,将牛肉粥、鸡块、沙拉和冰淇淋等倒在一个大口盅里,实在是糟糕透顶!为了照顾我们的习惯,就对中国士兵特别优待——允许分几次领取。

    双方文化的不同,除了在生活方面有所体现外,还引出过一些小误会。

    1945年夏动身回国时,部队里安排的是一辆卡车上,由一中一美两个士兵搭档,轮流开车。我的伙伴是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印第安那州的黑人,当兵前也是个高中生。我英语不好,他中文也只会几个简单的词。但我们连比带划地也交谈得很愉快!他告诉我,他打算以后当一名科学家。因为交流有些费劲,于是没事的时候,我们就干脆唱歌,唱一些如:《Old ManRiver》、《Old Folks at le voices calling‘Old Black Joe’”(我听到那温柔的呼唤‘老黑奴’)时,他突地大吼一声:“S Up!” (闭嘴!)而且对我怒目而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见他怒气冲冲,赶紧不停地赔不是。他好容易冷静下来,却给我讲了一大堆道理,谴责我不应当侮辱他们黑人,话说完之后就板着脸不再理我。车队到昆明了,他也是冷冷地和我道别。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他为什么要生我的气?《Old Black Joe》本是一首黑人歌曲,我想破了头也不知道那里有侮辱黑人的意思。真希望何时还能再见那黑人朋友一面,以冰释前嫌。

    这样的误会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在打打闹闹中度过的。有一次我的车在下山时出了毛病,放空挡滑下坡之后,就停在路中间不动了。我下车检查时,听到了一阵刺耳的喇叭声。回头一看,有好几辆美军军车被挡了道。就在我请老乡帮着推车的档儿,有一个美国大兵像是等不及了似的,张开嘴用英语在一旁唧唧歪歪地骂开了。等我推开了汽车,不甘示弱,也用英语骂开了。那美国大兵立马熄了火,跳下车向我走了过来。我才1米72,而他却有1米90左右,简直像头大熊!他走到我面前,只是伸出了右掌,按着我的头,向下一使劲,就让我摔了个大跟头。我刚爬起来,他就又来那么一下。三五次下来,我就只看见周围的东西都在晃动。围观的人和美国大兵也都在哈哈大笑。我抓住一个空子,一下子往外跑去。回到车上提起了冲锋枪对准了美国大兵,子弹上膛。这一下,他笑不出来了,愣在一旁。但随即又面带微笑地两手高举摇晃着连连对我说:“顶好!顶好!”我看他笑得不假,就只用枪头在他屁股上狠狠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简介 >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目录 > 重庆参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