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从军
仪仗队迎接。不久一声立正号音,勃津参谋长莅临,带有随员二人,由大队长陪同着经过我们前面检阅。勃津年约40余岁,戴着眼镜,态度庄严,肩上佩着准将的金星。接着两分队便分别开始操演,先由我们四分队会操班的基本教练,一声口令,各班像爆炸了一样地跑步散开,口令齐喊,全场都在转动着,情况非常紧张热烈。勃津漫步场中,来回用汉语向大队长称赞我们说:“操得好!”操演完毕,他带了本营的翻译官站在升旗台上,先用汉语说道:“因为我中国话说得不好,我今天要讲的话又很重要,所以这位先生来帮我翻译。”于是便开始用英语讲演,他说:“我从两种身份认识了解你们,诸位是学生,又是军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就是以18岁的年龄从军远征,打完仗后又回去读大学的。”接着他讲起中国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历史来,从辛亥革命说起,直到现在才大批地参加了军队。勃津讲到我们以后的职务时,很坦白地说道:“诸位处理中美之间发生的事情时,不要有偏见,自己人,应该认清是非,由双方会同作公正的解决。”他说:“诸位不仅是中国宪兵,诸位还是联合国宪兵,是国际宪兵(International M·P)”他特别用中国话说出这个名字。“如我自己,不是美国军官,我是联合国军官,是受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蒋委员长的任命的。”讲完话后问我们有无问题,一个同学上去致了答词,有同学提出我们需要车辆汽油供给我们,随即他用中国话说:“完了!”走下了旗台,又看了一会我们的器械操后才离去。
第二检查站
我服勤务的地方在盟军总指挥部附近的第二检查站。公路至此从两座铁桥跨过一条河流,检查站便设在桥头上,由中、美两国宪兵把守着,管制往来的车辆交通。
在检查站和美国盟友一起是很有趣的,这些活泼的孩子们,最喜欢玩笑。我们常常在一起互相做着鬼脸,装着丑角,看见哪个跟长官敬礼,便学他的样做,他在你头上敲一下,你便给他屁股上一拳。有时我们交换帽子偏戴着,看见车子来了,便赶忙抓回自己的戴好出去。我们彼此交谈,是用一些最简单的美国话和中国话,“顶好”,“OK”等字,在我们的字典上是意义无穷的,几乎一切意思都用它来表示。说话不明白,便比手势。一位年青的美国兵顶会用他的表演来告诉你什么什么,活像一个舞台上的滑稽演员。
美国人都喜欢学几句中国话。有位美国兵把两句中国话说得很熟,碰着人便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什么部队?”回答了他,他不一定听得懂,但他却满足了。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两个中美朋友在交谈着,可是他们不是说的同一种语言,也不是用着各自熟悉的话语,却是那美国人说着可笑的中国话,中国人说着不通的美国话,他们在互相炫示说外国话的才能。
美国朋友中,也有认真地在学华语的。欧利尔的中国话就已学到了相当的程度,能作普通的谈话,对中国人会说“恭喜发财!”;告诉你他的名字道:“我叫欧绪,欧洲的欧,光绪的绪。”他学习非常用功,晚上到检查站来必抱着本汉英大字典,不会说的话语,便详细地问人。他是大学理科三年级生,十分书生气的一个青年。
在这些美国宪兵当中,大学程度的并不多。汤姆士是高等学校毕业,对人很好,有次他拿着一瓶威士忌喝得偏偏倒倒地走到我们帐篷来,说他害了“怀乡病”,结果我们把他送过桥回去。瘦长的麦克还在高等学校念书,常常跟他国内的爱人写信。有次见他拆开爱人的一封信,信笺上有着口红的唇印,信封里扑着些香粉,使他发狂地把信吻着嗅着,还送给每个人来嗅。平常我们都喜欢拿出各自爱人的相片来互相夸示,但有些相片其实是电影明星的照片,却硬说是自己的爱人。克林雅拿出他妹妹的照片来给我们看,你要是称赞她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