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我在印缅工兵营
室。在密支那时,我奉命在衣复得指导下勘查设计和修建了一座新一军印缅战役阵亡将士墓,可惜工程未竣便随军南下了。

    这时正是1944年末,我军的主力部队正在继续向南进攻八莫。八莫位于伊洛瓦底江畔,是滇缅公路由滇入缅第一大城。日军在此据险顽抗,于是两军互相逐房争夺展开巷战,战斗十分激烈。相持了10余日,敌方终于不支,于一个夜晚悄悄撤兵而去,直到第二天我军进攻发现无人抵抗时,才知道敌军已经逃跑。后来听当地土著说,敌人还剩下100余人,藏在江中涨水冲下来的大草垛下面,口含芦管露出水面换气顺流而下逃命。由于没有全歼敌人,主攻的112团团长赵狄还因此受到了撤职的处分。打了胜仗指挥官还被撤职,当时新一军治军之严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国内滇西部队也展开了反攻,他们打通腾冲、龙陵、芒市,直到畹町。畹町是滇缅公路云南边境上的一个城市,隔着中缅交界的瑞丽江就是缅甸的南坎。这里也被38师攻克,于是中印公路全部打通。

    1945年1月,新一军和国内部队在南坎胜利会师。当时瑞丽江由美国工兵两个连负责架设一座长440英尺的“贝雷吊桥”。贝雷桥是英国工程师贝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和设计的一种新的架桥方法:装配式逐节架设。可由一岸向对岸推进,建造十分迅速。这座桥对部队在战争中快速通过河川、顺利前进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简支梁式,跨径可达200英尺,而吊桥式跨径则可达400英尺。瑞丽江桥跨径440英尺,超过了规范规定的最大限度,于是盟军特调在北非战场上建桥的贝雷先生助手卡瑞(Carey)上尉来指导。为便于工作,军里便派我和另一位翻译前去学习和协助卡瑞上尉。我们去时两岸钢塔已经建立起来,正在安装主梁。主梁是由2米长、1米高的预制钢桁架,一节节地用销子连接从岸上推出的。这种梁随桥跨大小可以作成横向2排和3排、竖向2层和3层。我和另一位翻译每天都和卡瑞上尉及美工兵少校营长一起,参与施工并探讨贝雷桥的有关问题。卡瑞还送我们两本军用贝雷桥的规范:一本简支梁的,一本吊桥的。简支梁的那本后来他要回去了,因为上面记有他在各战场上修建贝雷桥的经验和遇到的许多问题,要回国后加以整理,以进一步改进设计。他答应回英国后再给我们寄一本新的来,可惜战地部队行踪飘忽不定,以后再也没有收到他寄来的书。至今,我手中一直保留着那本贝雷吊桥规范。

    我们在桥边住了一个多月,桥的主梁很快就全部接通。大桥合龙后,我们从桥的这岸走到那岸,就从缅甸走回了中国。眼看中印和滇缅两路即将打通,心情无比喜悦。 不久,我们就亲自坐车过这座桥回到了云南境内,回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队。事后我还写了一份长达30余页的技术报告寄回昆明西南联大工学院土木系,介绍了我参与修建贝雷吊桥的情况和心得。在八莫,军里又建了一处阵亡将士公墓,我因在南坎参加瑞丽江桥工程而未能参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简介 >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目录 > 我在印缅工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