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分割包围
没有。下雨天,官长打雨伞,士兵戴斗笠。一马平川的战地全靠工事隐蔽,日本军修工事用坦克履带来回压,压出一道战壕,还有凿坑机,既快又结实。而中国军队只靠铁锹。还有通讯联络,日军为指示炮轰目标,常用系留气球,可中国军队连夜间站岗喊口令都解决不了,他们奇怪:50米100米以外的日军阵地为什么夜间接岗听不到口令?这个谜后来才解开。在打扫战场时,有个中国士兵在日军尸体的口袋里摸出了一个小玩意儿,他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几个中国兵都觉得稀奇新鲜,有一个胆子大一点的,放在嘴边吹了一口气,这小玩意儿居然发出了响声。他放进嘴里一吹,像清丽悦耳的鸟鸣。这下子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铁皮做的小玩意儿是交接岗用的口哨,怪不得他们常在夜间听到敌人阵地上的鸟叫,日军站岗不喊口令。

    日本人按照自己的方法作战,可中国军队靠外国人指挥作战。身为大元帅的蒋介石,不知是自愧战略浅薄战术不懂,还是忙于政务,他聘请德国顾问在中国的军队中服务。德国军事顾问的意见是举足轻重的。在上海外围平原上实行阵地防御,以迟滞歼灭日军的作战方法,就是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阿列克山德·冯·福肯豪森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江河交错的水乡,日军的重装备运动极其不便,而中国军队以轻装备为主的步兵则适应这个地区,应增强防守密度。德国人规定每个师的防守正面约1300米。

    可是德国人光是从地理书上知道长江入海口是水网地带,他可能不知道水网地带上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他难道不知道重火器的射程足以威胁这一片水网地带上沿江及江岸附近的不少重要据点?

    上海战场的西边有一道当时中国最具规模和耗资巨大的国防战线,它从杭州湾北岸的嘉兴开始,经苏州、常熟到长江南岸的福山,又称“吴福线”。被日本人称为“兴登堡防线”的这道国防工事也是在德国人的建议和策划下兴建的,可最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自然,按照德国顾问的建军目标,用德式装备和德国式的训练方法训练的一些“精锐部队”,虽然素质相对要高一些,可是照搬照套的全盘西化,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比如德国顾问强调,步枪绝对不能打飞机,于是日本飞机超低空在头上扔炸弹,中国兵只能缩着脑袋等待挨炸。

    中国军队像一个拼凑组装的畸形人,靠外国人的脑袋指挥,用自己的腿走路。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曾在中国战地采访的美国《时代》杂志记者西奥多·怀特对安娜·雅各布说:“蒋介石以为自己是第一流的军事领袖。虽然他指挥着全国作战,却称不上是一个战略家。……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蒋介石都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全盘计划。魏特迈对此感到非常震惊。在一个重大的行动之前,无论是在预测日军行动方面,还是在调动部队占领有利地形方面,蒋介石都不是很成功的。他总是在日军发动进攻之后,才急急忙忙把部队调往前线。……美国官员在谈到蒋介石的战略部署时说:‘对于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来说,他还是一个吃奶的孩子。’”

    当然,美国人称誉他的“政治才能”,说蒋介石“在政治交易艺术方面,自古以来是无人能和他相比的。在平衡各派势力方面,他是一位大艺术家”。

    中国军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种精神和一种制度。参战的部队从水路、公路、铁路到上海,大部先在南翔车站待命。可不怕死的士兵见日本飞机来扔炸弹硬是不肯隐蔽和卧倒,他们显得十二分的勇敢,他们指着日机大骂,但许多人没有上战场就殉国了。桂军以英勇闻名,白崇禧亲自上前线指挥,6个师的部队迎着日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冲锋。桂军人人英勇,挺着身子往前冲,没有人利用地形地物,没有人匍匐前进,甚至没有弯下腰,像在战场上阅兵,士兵端着刺刀向坦克冲锋。毕竟肉体挡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淞沪大会战·1937简介 >淞沪大会战·1937目录 > 4、分割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