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捧出你的心
然积极清党反共,但在外国侵略者入侵之时,力主抗战,身任两广抗日救国联军总司令,后来出国考察欧洲军事政治。淞沪抗战爆发,陈济棠心系祖国,他在意大利致电南京政府,慷慨捐献港币700万元,以充抗日军费。一位名叫郑玉书的菲律宾侨胞,原籍福建永春,民国初年曾在闽军当陆军医院院长,后来到菲律宾做进出口生意。正当他事业发达之际,日本的洋布倾销南洋。为了挽救中国的纺织业和他的公司,郑玉书出巨资到上海开办了大型的纺纱厂和大型织布厂,准备将中国货出口南洋与日商竞争。不料事业初创,上海战争爆发,郑玉书感慨于国难一日深于一日,他目睹上海民众的爱国行动,不甘落后。郑玉书写了一封信给他的任职上海财政局长的好友徐桴,认购了2万元的救国公债,并将自己用的牌照为11852的轿车转助抗敌后援会使用。他在上海有房产,他将每月的房租3794元按月如数交给政府,抗战一日不停,他的捐助一日不止。财政局徐局长说:“郑先生向来慷慨,乐善好施,对于社会公益事业,都很热心。这次长期捐款,更显出他的爱国热忱,希望全国的地主富商,激发良知,积极努力,踊跃捐款,共同度过艰难时期。”还有一位新加坡来沪观光的华侨叶逸君女士,置身于热烈捐助的上海街头,她的民族感情被上海人对祖国的热爱之心深深感动了,她来到《申报》,拿出200元钱,请报馆代转给前线官兵,以表示慰劳。

    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奔腾着千载不息的民族情。

    祖籍福建的南洋巨商胡文虎,以他的“虎标”良药风行世界。他出生于缅甸仰光,精研中医,他靠祖国的传统医药赢得了事业和人生的辉煌。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嘱咐永安堂经理胡桂庚捐赠八卦丹、万金油和头痛粉各50打,以后继续输供。

    捐款、捐物,有什么捐什么,需要什么捐什么,前方和后方,军人和市民,结成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秋风夏雨,战地的官兵在风雨中苦战,上海民众立即行动。呢绒业公会率先制出700件雨衣送上前线,接着,隆坡赛路林公馆捐了140件,山海关路甘公馆捐10件,一位叫浦叔鸿的市民买来上等雨衣布5匹捐献,希望代制雨衣后送往前线。按照当时市价,雨衣每件1.6元,一件雨衣能买1升多米。

    凡是前线需要的,上海市民都积极募捐,作工事需要麻袋,扬子饭店经理关玉亭捐献1.2万只。听说战地要自行车,他又买来10辆捐献,还有一大批跑鞋。律师伍守恭,将自己喜爱的一辆马立斯篷车转交给36师使用,他说:“前方比我更需要。”

    毛巾、牙刷、衬衣、糖果、火腿、面包、汽水、香烟、袜子、手帕、水瓶、火柴、信封、急救包、药品……上海人把百货公司和食品商店里的东西都搬到阵地上去了。

    听说前线有些士兵吃不上饭,地方协会立即制作了两万个光饼,儿童界救亡协会用捐款定制了山东咸包子5000个,还有凤尾鱼、牛肉、香蕉等食品和水果,一位9岁儿童捐了一架望远镜……

    一层秋雨一层凉。参加前线服务的云飞汽车公司的一些司机带头募捐棉背心236件。松江县第六区叶榭镇的民众一针一线地缝制了390件,打成6包,派汪大石、蒋水生两人送到上海。正始中学的教职员工一天时间认购了400件,连一些外籍教师也踊跃捐募。一位名叫刘侬荪的5岁小姑娘,手拿着两元钱的零钞来到《申报》报社捐款,这是她节省下来的糖果钱,和两元钱一起送上的还有一张纸条:“这两块钱贡献给我爸爸的战友们。”她是军人之女。

    募征雨衣和募征寒衣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杜月笙为劝募棉背心和认购救国公债在电台播音,他的播音全上海各电台同时转播:

    诸位听众,兄弟今天来播音的最大目标,是有二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淞沪大会战·1937简介 >淞沪大会战·1937目录 > 2、捧出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