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3、最后的防线
足,但中国军队沉着应战,寸土不退。枪声稍停,战壕中似已无人生存。但当日军渡河开始,中国士兵又用机枪阻击,这样反复了6次,日军才开始在河南岸获得一点立足之地。

    可是,原来沉寂的工事里又弹如密雨般地向登陆的日军射击。经过几小时激战,日军只得退回北岸。这一夜,日军始终未能在南岸占领阵地。这位欧洲人对《大美晚报》记者说:“生平观看过多次战争,从来没有见到双方兵士有如此奋勇酣战的。那一晚双方损失极重。一般的攻守之战,攻者损失大约大于守方3倍,但日军的炮火威力又强于华军3倍。这样的话,可能华军的损失,与日军相差不多。但华军处于这样不利的条件,仍能勇猛杀敌,这种勇武精神,真正难能可贵!”

    10月9日上午,《朝日新闻》的两位记者斋藤和滨野由川并部队长陪同来到苏州河南岸,回忆一周来日军因渡河而牺牲的情景,不胜感慨。川并部队长介绍说,第一次架设一座轻渡桥时,被中国军队击毙落水200多名忠勇将士。同时在上游50米的渡河点,因水流湍急,曾架设两座轻渡桥,可是从9月31日开始,中国军队连续两昼夜用猛烈的炮火阻止前进,其中一次在突击架桥时又牺牲200多人。川并部队长指着浮桥对记者说:“这座桥是无数将士的肉体搭成的。”

    两位记者过桥后,见到日军们正在收拾100多具遗体。这里的河川丘陵,都被尸血染红了。回头看中国军队的阵地,见一二米深的交通壕,蜿蜒如长蛇一样。他们说:“这样的工事可敬可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淞沪大会战·1937简介 >淞沪大会战·1937目录 > 3、最后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