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远征
但他的想法遭到仍坚持对敌发动攻击战的史迪威的坚决反对,两人在电话里激烈争吵。史迪威要求杜聿明服从命令。杜聿明直接与远在重庆的蒋介石联系。蒋介石权衡再三,最终同意让第二零零师撤离同古。杜聿明不顾史迪威的强烈反对,断然下达撤退命令。

    讲到远征军,戴安澜无疑是必须提起的人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位38岁的年轻师长似乎成了中国远征军战史中,最引人注目的将领之一。照片上的戴安澜总是微笑着,清秀的脸庞透着一丝儒将风采。戴师长的战功毋庸置疑,同古城中的12个昼夜足以证明一切。在家人的回忆里,出征前,将军离家的那一天是如此的平常:出门、上车、挥手、离去。惟一不平常的,是汽车启动后,将军对孩子们那深情而无言的一瞥——那是他与自己珍爱的家人最后一次分别。如今,曾经年幼的孩子已入暮年,将军的骨灰在青冢之下默然无语。墓前的戴安澜雕像仍在微笑,仿佛刚刚从远方凯旋,唱着歌,迈着有力的步子。

    深山处处埋忠骨!

    我们要回家!

    远征军在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气候不适、情报不灵的恶劣条件下作战。此时官兵们才强烈地感受到,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作为一支外籍军队,回家的路,那么遥远。

    1942年3月18日上午,同古。第二零零师师长戴安澜在昏暗的前线指挥所里,仔细查看刚刚缴获的日军文件。就在几个小时前,负责警戒的前哨部队伏击了一支日军侦察队,击毙日军30余人。戴安澜从日军文件中分析,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主力正在向同古开进。

    中国远征军所到之处,除了华侨,大部分当地人望风而逃。

    3月19日,兵力是第二零零师两倍的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开始猛攻同古。老兵李镇春回忆说,敌人不仅兵力多,武器装备也更优越,“但是师长戴安澜,他死守同古”。

    无始无终,窒息在难懂的梦里,

    蒋拦住我的话说:“我知道的,以后有罗长官在,他会了解的。”九日蒋介石回国,以后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即由史迪威、罗卓英完全负责。

    我们要回家!

    《杜聿明回忆录》节选

    在野人山撤退中幸存的穆旦,3年后写下一首诗:《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戴安澜给在昆明的夫人王荷馨写了一封遗书:“亲爱的荷馨:余在此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以自然之名,全得到自然的崇奉,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最后一个胜仗是著名的仁安羌大捷:4月19日,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仅率一团,在仁安羌与数倍于己方的日军作战,歼灭日方一个精锐大队,解救出被围困多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7000余人,以及传教士、记者约500人,轰动一时。

    3月28日,杜聿明致蒋介石密电:围攻同古之敌,自本晨来激增无已。10时后,敌飞机多架更番轰炸,掩护战车,纵横进出,炮兵则使用毒气弹,依其炽盛火力向戴师阵地之正面及左翼不断强行攻击。战况之烈,战斗前所未有。我全体将士,仰遵钧座意旨,视死如归,虽伤亡惨重,仍坚守不退,迄现在犹在原阵地与敌激战中。

    突出日军重围后,第二零零师不足3000人的残部抬着受伤的师长,在暮色中进入了缅北大山,向着祖国的方向走去。

    “闯祸之后,连长很生气,他要把我调到团部当勤务兵。”闫廷春回忆说。他不愿去团部。在他看来,在团部伺候长官远没有上前线有意思。他跟连长表决心:“我要打仗。”连长也就依了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2简介 >我的抗战2目录 > 第一章 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