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龙战于野
亲历者
胡正昌——时为中国远征军第八十七师警卫排排长
王德五——时为中国远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四团一营一连连长
杨光荣——时为第五军战车防卫炮营四连连长
杨鸿恩——时为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后勤总监部运输处第一分处少校主任
陈宝文——时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熊世超——时为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九师搜索连信号兵
唐玉林——时为中国远征军八十八师二六二团重机枪手
付心德——时为中国远征军第七十一军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医务主任
朱锡纯——时为中国驻印军新编第二十二师政治部少尉录事
编导手记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不知是否有人知道,这句话其实是《周易》里的一条凶爻:“喻人事,则为上下交战,至于死伤流血的情形。”实际上,这集片子里出现的所有四句与龙有关的爻,都是凶爻。
这是6集“滇缅系列”的最后一集。
龙陵,字面意思似乎可以理解为“龙之陵墓”——当然,龙陵县名字的实际来历未必如此——远征军三进二出,血战近半年,最终将有着“龙兵团”之称的日军五十六师团一部消灭于此。滇西反攻由此胜局已定。
三战龙陵,能够从前两次战斗中幸存下来的老兵,如今已寥寥无几。但在我看来,龙陵之战最富有戏剧性的,恰恰是这前两次战斗。短短几个月时间,小小的龙陵四度易手。远征军连续两次,在胜利前的最后一刻功亏一篑。战场的无常与日军的狡诈尽显于此。毫无疑问,胡正昌老人是本集能够成片的关键人物。
见到胡老,是在成都近郊一家僻静的养老院里。在我们到达前,老人早早起床,腰杆笔直地坐在房门前等候。与我们同行的胡老家人告诉我,这是第一次有媒体想电视采访胡正昌老人。采访刚开始时,摄像机前的胡老先生非常紧张,整个身体几乎都僵直着一动不动。面对这种情形,我不得不刻意打乱事先拟订的采访提纲。完全忽视时间顺序,用东拉西扯的方式让这位年近九旬的老兵放松下来。
终于,老人僵硬的背脊逐渐靠在了椅背上,语音也渐渐高亢了起来。我知道,此时此刻,才是老人回忆的真正开始。
回忆中,胡正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个时候神经麻木了。”的确,面对死人堆中的爬行与密如雨点的子弹,“恐惧”似乎也成了一件无暇顾及的事情。胡老先生是我所采访过的老兵中,惟一一个详细描述督战队的人。身为排长的他,至今仍记得自己在督战队的枪口下,带领战士炸毁日军地堡的详尽过程。但当我数次问起:“您指派执行爆破任务的战士,在炸碉堡时牺牲的多吗?”老人却几次顾左右而言他。最后,当采访结束,摄像机关机后,这位当年只有22岁的年轻排长,突然轻轻对我说了一句:“我和那些战士感情很好的……”之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龙陵战斗结束后,胡正昌再也没有回过龙陵。1944年夏季那座地狱般的龙陵城,在老人的记忆中永远定格。抗战结束后,带着左臂上那个终身的伤疤,由排长提升为连长的胡正昌跟着部队去了东北。他们出关后的第一个驻扎地很有名——四平。
临别之时,老兵胡正昌站在房门口目送我们离去,腰杆笔直,一如我们刚来时的样子。车子开动后很长一段时间,车上所有人都默然无语。这是年近九旬的胡正昌老人第一次接受电视采访,第一次……
1944年6月10日深夜,滇西龙陵县城外13公里的黄草坝,中国远征军第八十七师警卫排排长胡正昌在师部指挥所门口执勤。指挥所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那个时候,就是打龙陵。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