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天使
,于是调来大量的消毒药水,在战场消毒。

    我们采访到了杰弗·里豪,他是白求恩大夫的侄孙,他说他小的时候,祖母总会跟他和弟弟妹妹们提到白求恩医生,告诉他们关于白求恩的事。但是,在加拿大没有人真正谈论他、提及他,他被遗忘了。

    1939年秋季的一天,李玉茂听说冀中的人员和晋察冀的人员给白求恩开追悼会。听到消息的李玉茂哭得很伤心。

    1939年10月,日军扫荡晋察冀根据地,当时正准备回一次国的白求恩听到消息后主动留了下来,赶往前线。他在一天的时间里就为13位重伤员做了手术。当他为一位头部严重感染的伤员实施排脓手术时,本已受伤的手指又被感染,致命的病毒侵入了他的血液。医务人员说:“白大夫,把这个指头去掉吧。”白求恩说:“外科医生把指头去掉怎么工作?”

    抗战胜利的勋章,永远有他们的血和汗。

    这是我心中的遗憾,也增加了做片子的难度。松山战役的时候,日军的记录里记得很明白,哪怕是一个兽医,都记得清清楚楚。可我们却找不到自己人的名字。

    1938年3月,加拿大人诺尔曼·白求恩率领一支3人组成的加美医疗队来到延安。随后,白求恩奔赴前线,出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李玉茂老人曾经亲眼见过白求恩,他说:“他的眼睛不是蓝色的,好像发灰,身材细高细高的,大概做手术时间长了,背有点驼。”尽管已经过去60多年,因为脑血栓对于过往记忆已经有些模糊的李玉茂,对于见到白求恩时的情景却依然无法忘记。

    抗战八年,有太多这样的医护人员,他们不顾一切,只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这些留下姓名和没有留下姓名的天使,永远不会被忘记。

    这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幸好,日军信以为真了。大家眼含泪水,望着被押走的护士长,那件蓝色的衣服,逐渐消失在视线里。

    与刘御同组有一个医生叫王军,他的一个病人叫辛瑞。王军看见重伤的辛瑞太辛苦了,又见外面太阳很好,就把辛瑞抬了出来,想让她晒晒太阳。

    周良柏——时为第十集团军八十六军七十九师战士

    1943年,七十三军作战参谋谭昆山被送到了后方的伤兵医院。在常德保卫战中,一块弹片插进了他头顶右后方的位置,伤口感染了,高烧四十多摄氏度,情况已经非常危险。

    后来,组里买了大量的图书,其中有一本是1936年出版的《军医手册》,书很小,很旧,里面已经痕迹斑驳,翻着这本书,心里突然有一种很难过的感觉。不知道当年看着这本《军医手册》的医生是否从战场活着回来,他后来过得怎么样?

    看护长拿来一个大号漱口杯,竟然开始用嘴直接对着谭昆山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吸里面的脓!吸一口、吐出去,然后猛喝一口水漱口,又接着吸吐、漱,这套动作,她反反复复地做……直到伤口中的脓血彻底清理干净。看护长当日的惊人之举,让谭昆山的伤势很奇迹般地得以控制。

    没有临别的拥抱,也没有感谢的话语,战士们就这样默默地望着这个只接触了三天的白求恩大夫远去。

    就为了能继续给战士们做手术,白求恩任由病毒慢慢侵入他全身的血液。不愿离开手术台的白求恩身体越来越虚弱。

    1939年,一个刚刚毕业的小护士被分到了第三战区的重伤医院,后来,她回忆说,那里每天都有锯手锯脚的,她很害怕。但是没过多久,小护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她主动接近伤员,给他们唱歌,还替他们给家里写家信,伤员们都盼着重返战场,但可惜,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再回战场了。

    做这个专题的时候,最难的是找不到全面的抗战时期战地医疗的资料:照片,影像,还有数据。我们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一章 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