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永远的微笑
亲历者
苏 毅——时为延安抗大文工团音乐队小组长
李基中——时为第十四军八十三师二七二团三营八连连长
张定华——时为西南联合大学学生
徐守源——时为云南大学学生
编导手记
很多东西没有在故事里说得太清楚,比如延安那段,实际上女主角苏毅是组织派她帮助兼监视小牛,因为小牛是大学生,思想自由,算是落后分子。这个背景是延安整风,在节目里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细讲。小伙子因爱情失意而死,死得并不光荣,但是至情至性。
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不管对方爱不爱自己。
比如琼轩那段,因为战争,李基中与恋人斩断情丝。琼轩后来嫁给了别人,但她跳河自尽应该是“文革”期间的事情。因为她的父亲是地主,她的丈夫可能也不是贫民,在那个时代她的境遇那是可想而知的。最终只有投河。那是老人坚持要讲述的故事,那是他的初恋,铭心刻骨。初恋大多没有圆满结局,那些记忆被禁锢在时间深处。每一次挖掘出来,无论是幸福还是疼痛,都鲜活如初。
感情可以有很多次,初恋注定只有一次,所以你忘不了。
还有曹二哥夫妇,一生从事党的情报工作。他们在60年代突然失踪,后来才知道被江青投进了秦城监狱。他们被关了22年,放出来的时候,曹二嫂已经不会说话。两位老人没有儿女,最终都死在医院。
我把这个故事放在最后,因为太沉重。人的一生有几个22年?他们的爱情连同那些不能说的秘密被世人遗忘,被时间掩埋。
我不知道有没有永远的微笑?
所以我一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改成了“他们微笑的样子”。
不管在怎么样的时代里,爱情的名字只有一个。
爱情里有美好,有思念,有忠贞不渝,也有罪恶,伤害和欺骗。
这其实跟时代无关,它关乎人性。
在这个“非诚勿扰”的年代里,爱情的名字并没变过。
只是,少了些不顾一切的坚韧,少了些万水千山的牵挂,少了些生死未卜的期许。
少了些生死与共的传奇,少了些回肠荡气的悲欢。
更平淡,更实际,更急躁,更脆弱。
这可能是另一种悲剧。
我们没资格指责什么。
只是羡慕他们活在那样的时代,生死契阔,携手便是一生的誓约。
小牛
1940年前后,苏毅正在延安抗大的文工团当音乐队小组长。戏剧队里有个大学生叫小牛,东北人,瞎了一只眼睛,但是非常聪明,小牛是他的外号。
小牛很喜欢音乐队里这个爽朗大方的姑娘。他跟姑娘说:“咱们俩做朋友,就不是一般的朋友。你在政治上帮助我,我在文化上帮助你。”小牛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能跟姑娘多说些话。
大学生小牛思想自由,个性率真,与大家有些格格不入,组织上让姑娘多帮助他。单纯的姑娘一心要完成任务,她没留意小伙子爱慕的眼神。
行军休息的时候,小伙子经常会买个红枣或者买个桃,专门给她吃。 虽然碍于周围人的目光,姑娘觉得很难堪,但她心里知道,小伙子总是惦记着她。
爱情让孤独的青年重新有了精气神,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那么高兴,那么积极,烟也戒了,工作效率也高了。
时间长了,青年男女的频繁接触引起了风言风语,姑娘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检讨:“群众对我有这个意见,我今后得注意点。”从那以后,每次看到小伙子从远处走过来,她就赶快躲开了,尽量减少跟他的接触。
小伙子无意中看到姑娘的日记,觉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