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借鸡生蛋”造空调
    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来形容1985年的中国家电行业一点都不过分。人们正是从这“万紫千红”的热闹场面中,开始“识得”家电行业这个“春天”。

    这一年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中国家电行业日后的发展:倪润峰始任长虹电视机厂厂长,后来的家电首场价格战便是他一手策划的;陶建幸为泰州冷气设备厂厂长,春兰空调称霸的辉煌历史从此开始书写;李东生任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这位以“产业报国”为理想的“敢死队长”总是在寻找“新鲜的螃蟹”。不过,与这些家电大佬们相继就职不同的是,担任厂长仅一年的张瑞敏拿大锤砸毁76台问题冰箱的壮举震撼了整个企业界,后来提到“质量意识”和“品牌观念”时,这个经典案例都会一次次被人提起。

    正是在这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1985年4月8日,何享健成立空调设备厂,大胆做出进军空调领域的决定。创业17年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百花齐放才会春色满园,靠单一产品企业很难生存,必须开发新产品,而空调则是他筹谋已久的项目。

    其实早在半年之前的1984年10月份,何享健就成立了空调筹备组,由美的元老之一陈序强带队,派遣十多位技术人员去广州一家国营厂学习空调技术。他希望等到空调项目上马时,这些人能真正起到顶梁柱的作用,不再像当年造风扇那样要靠偷偷摸摸的请“星期天工程师”。

    不过,此时的空调实际上是被严格控制发展的产业。当时电力吃紧,而空调又是耗电大户,国家已不再批准上马新的空调项目。对此当时在美的董事会内部也有人反对,风扇业务发展得这么好又要全投进去搞空调,有必要吗?不过,政策的限制和高管的反对并没有动摇何享健的决心,他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的需求会逐步释放,市场的潜力还非常巨大。不过,苦于无法获得政府审批,美的空调项目迟迟不能上马。

    就在何享健求助无门、一筹莫展之际,公司的供销人员打听到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广州航海仪器厂正要下马一条空调生产线。原来,当时该厂因为上了太多的新项目,领导最后只批准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的洗衣机,而刚上马的空调和冰箱项目被迫下马。

    对于当时废寝忘食想生产空调的何享健来说,这无异于久旱逢甘霖的天赐良机。他听后很重视,亲自去广州,决定收购这条被国营厂下马的空调生产线,作为进军空调事业的切入点。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协议:美的出资,除了得到空调生产线,还获得生产技术,一些图纸、生产工艺文件、设备模具、产品的零件等,对方全部转让给美的。

    真可谓“好事多磨”,何享健从此开始了他的空调事业。不过,这种“借鸡生蛋”的模式在当年的民营企业中十分普遍。“汽车疯子”李书福当年造车的愿望丝毫不比何享健造空调的愿望差,他也是苦于拿不到生产汽车的牌照,只得与四川德阳某监狱下属的汽车厂合作,成立“四川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这可谓吉利的前身,李书福的汽车梦从此放飞。当何享健18年后通过资本并购进军汽车领域时,李书福已成为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标杆人物。

    有了空调生产权的何享健很快就开始试制、生产。一年前被派到广州学习的技术人员果然不负众望,当初连电路图都看不懂的农民如今已经能拼装出整台空调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名叫罗乐宜的年轻人。他高中毕业,这在那个年代是相当了不得的,与同龄人比他很有文化加上头脑灵活,很快就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何享健重点培养的苗子之一。

    当时生产空调没有机器设备,完全靠手工打造,美的第一批空调生产出来放进仓库后,到出货时就出毛病了,只好重新敲打一遍。罗乐宜动手能力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简介 >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目录 > “借鸡生蛋”造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