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长波理想与短波理想
主导力量,由此改变中国的面貌。这种情况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好几次,戊戌变法、中华民国诞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可以说都是这些长波理想的起点。应该说,长波理想还是颇有成绩的,我认为,是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模式。在中国古代社会,社会的变迁主要依靠朝代的更替,而近现代史以来,社会变迁主要由这种理想主义驱动。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最大、最长的长波理想便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这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全跨度的长波理想。这个理想的渗透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100多年来,有无数仁人志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寻求救国、兴国之路。尽管在这个长波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历经各种磨难,有时甚至难免会将其夸大,但它仍然不失为中国的核心动力,被各个时期的中国人所接受并实践。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有理想的人是空有理想,“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其实不是书没用,而是理想没用—但是没用的理想一般指的是短期的理想,即短波理想。这种短波理想往往以为,做了某件事、解决了某个问题,便从此天下大吉,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曾经以为有了北洋水师,就可以一举成为世界强国;有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可以解决共和与独裁的问题;有了北伐战争,就可以一举打破国家的割据局面;有了“大跃进”,就可以马上超英赶美……而事实上这些都是短波理想失败的经典例子。当然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在此我只想说明一点:越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就越容易导致期望落空。近现代史的100多年,短波理想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中国仍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和进步。应该说,这是长波理想的胜利。我们说理想与现实对立而且经常处于下风,却往往只是看到了短波理想的急功近利所造成的不好后果,却不知,如今的现实往往是受到长波理想的影响所致。

    现在的中国,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长波理想的生成。自20世纪末以来,我们就习惯说或愿意听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应该说,这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或“振兴中华”这一长波理想之后的下一个长波理想(我个人认为,世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可以说是近现代史理想告一段落的标志。上一个长波理想以达到了中国与世界互相平视为终点)。现在,中国处于中国世纪这一长波理想波形的萌芽期,应该说这个理想还没有成为一个客观事实,也不一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不过是中国人的集体梦想或寄托。的确,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但这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一相情愿、一个美妙的白日梦呢?还没有人知道。如果未来证明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幻想而成为一个基本事实,那一定是因为中国产生了大批的杰出者、卓越者。

    这些人的表现将决定21世纪能否发展成为中国世纪,并规定着中国世纪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中国世纪要实现,必须要由这些人开启经济、文化、政治的新思路。只有在这三个主要社会领域里有卓越贡献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世纪的缔造者。这样的想法,是一种主观努力,还是一种痴人说梦,或顶多只能称之为中国的可能性?其实没有人知道。而能否实现,只能看结果。在这一结果最终实现之前,我们仍然要一边产生理想,一边生怕理想落入空谈。自鸦片战争以来,对于强国富民,中国人的探索已进行了很久,取得了相当不容易的进展,却发现社会的改变仍然有一种宿命性,仍然未达到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缺陷“阻碍”着中国世纪的到来,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人们去启动、去完成、去创造、去挑战。

    不管关于中国世纪的想法是否虚幻,能够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必定是十分擅长驾驭短波理想,并能使之和长波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任正非这个人简介 >任正非这个人目录 > 长波理想与短波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