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管理之于任正非如同价值之于巴菲特
    倘若非要说出任正非成功的若干个法宝,我会选自我批判、管理创新和对世界级的追求这三项。选完之后,连我自己都会哑然失笑,因为这三项根本就是同一回事,至少这三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相互穿插、互为内涵的。而且不管从哪一项说起,说着说着就会渐渐地把华为的所有方面都牵涉进来。华为这个组织的复杂性所达到的程度,远非我们观念中的企业所能媲美,而任正非驾驭这种复杂性的能力之强,让人叹为观止。

    说任正非了解公司的一切事物,这话的分量其实很轻,实际上他是对所有事的几乎所有层面,都投注了自己的情感、认知、期望,以及更主要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他的功力。说没有他不去插手的事,这话的分量也不重。应该说他插手的事都一定要得到圆满解决,一次解决不了,再去努力改进,直到解决为止,直到事情的解决已经有了较好的制度和流程,已经由例外性变成了例行性。

    细节参与和制度创新是很多管理大师的一个共同特点。乔布斯有这个特点,韦尔奇有这个特点,任正非也有这个特点。

    “重要的是发现湿雪和一道长长的山坡。”任正非浸泡在“冬天意志”里,肯定不是仅仅出于喜欢“冷”而已,应该还要有点乐趣才行,否则就真是太苦、太委屈自己了!那么,任正非的事业乐趣或者说他的“长长的山坡”是什么呢?

    应该不是财富或者更多的财富,应该不是名声至少不是那种张扬、肤浅的名声。我觉得,管理创新是任正非在企业经营领域找到的那道“长长的山坡”。这道“坡”足够长,有很多可以做的事。至少在他的整个企业家生涯中,他可以不停地做下去,去挑战自己以及跟随自己的华为人的人生目标和境界。

    他对管理的强调是乐此不疲的:“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他对企业经营的终极梦想是无为而治,“长江就是最好的无为而治,不管你管不管它,都不废江河万古流”。正是这个梦想实现的不可能性,使他对管理创新的重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每天都用管理这把尺子调整、强迫着华为改进一点、再改进一点。

    任正非把管理当做经营中最关键的实践,因此他自己也无法放松。否则以他所拥有的财富、威信、写作能力和名声,他早就应该“松懈”了:比如找个爱好,比如写写名人博客、自传,比如上上电视与全球商界名流对话……然而现在的他,尽管“功成名就”,仍然那么“严峻”,丝毫没有松懈之意,好像初次创业一般。这是很可怕的,这么老到的企业家仍然像初出道创业的年轻人般充满激情和求新求变的心理,后辈企业家如何能与之抗衡?不用比他的经验和思想水平,不用比他的理想型和知本主义,单比那份创业的精神就已经不如了。“创造一项事业,就是给自己创造一座坟墓。历史从来就是这样的,每个人干的都是埋藏自己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主动学习,要经常进步,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一位企业家为什么要对自己如此严峻,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因为只有这么苛刻,使自己毫无退路—就像以市场为领地,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样—他才能坚定不乱、始终如一地走在管理创新这道“长长的山坡”上,滚着自己的雪球,乐在其中,“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那么,任正非的“湿雪”是什么?或者说,华为凝聚整个组织要素的核心是什么?假设由任正非回答,我想多半是:虔诚地服务客户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但是从更广大的华为员工的角度,我觉得这个雪球应该是中国人也可以创造出世界级企业这个理想。这个理想其实在《华为基本法》中就开门见山地提出来了: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任正非这个人简介 >任正非这个人目录 > 管理之于任正非如同价值之于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