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黯夜女子》)——从黯夜一路行来的女人
说世界的“进步”——尽管表现形式既不公平也令人不舒服,但起码女性“登陆”了,正式确立在舞台正中央,她们不再能被简单忽视,被当成可有可无,当成不存在。

    之前的古典推理并不恨女人,因为构不成威胁,没必要去恨。

    这得稍稍再解释一下。在古典推理的男性沙文世界之中,女性的参与截然分成两种不同角色,一是写作者,一是书中角色,两者重要性天渊地别。

    女性作为古典推理的写作者,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二〇年代开始以长篇为主的第二黄金期以降,没有人能想像,其间要是抽掉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塞耶斯和约瑟芬·铁伊等了不起的女作家,古典推理的整体图像将何等残破荒凉,如此,我们最多只能用“青铜时期”来称呼这个古典推理的最高峰时代。

    二〇年代之后,女性写作者的力量之所以如此灿烂爆发开来,当然有其复杂且犬齿交错的结构性理由,这里我们只简略指出其中两点:一、父权结构社会有了松动的意思;二、长篇成为古典推理小说的主流。

    我们所谓的二〇年代以降父权结构社会呈现初步松动,意思当然不是说男女从此平权、大家开始平起平坐起来,而是指当时的西欧(特别是领先发展的英国),随着财富的累积,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上一次大战后家庭结构起了变化、妇女有机会介入社会云云,这为极少数有着特别才华的女性挤开了小小的施展空间,让她们能以个人身份插入男性世界一较短长,当然这仍是艰辛、不公平且充满限制的一场竞争,但这些脑筋特别缜密的女性没被难倒,顺利打开一道甜美的女性推理写作之路。

    至于长篇写作为什么女性有优势呢?我的想法是,长篇小说不像短篇那样光靠抽象概念就能撑完,它要求较多的血肉,要求较多的生活细节,偏偏这是绝大部分四体不勤的男作家,尤其那些认为劳心高于劳力的古典推理男作家,最拙劣的一环。我不知道这有没有生物结构的理由在内,但我们非常肯定,数千年来的人类社会,女性一直被形塑为处理生活琐事的人,因此,她们较不容易被抽象概念或意识形态牵着走,她们有极佳的现实感和更丰硕无所不在的细碎知识,当绝大多数由抽象理性所“设计”出来的推理小说概念(或称之为“诡计原型”),被第一黄金期的短篇小说所挥霍殆尽之后,女性的现实感和丰硕生活知识提供了古典推理一块新的富饶大地,也让她们得以用较少的人数,较多的限制(家庭、教育程度、社会机会等),击败那一堆总以为自己比较聪明的不知死活男性作家。

    然而,一次不能解决两个问题。女性推理作家渗透到男性主宰的推理世界战斗,仍不得不遵循男性所树立的游戏规则行事,她们当然也无力改变古典推理的男性氛围,用个最简单的符号观察来说——塞耶斯笔下的神探仍是男性贵族的彼得·温西,她自己化身的女作家角色郝丽丝·凡恩虽不至于只是花瓶,但顶多到“华生医生”的程度而已;铁伊用的则是苏格兰场的男性探长格兰特,女性角色更无足轻重;克里斯蒂好一些,她在笔下第一神探波洛而外,成功创造了一位爱聊天、爱打毛线,状似天真甜蜜的乡居老太太珍·马普尔(当然她还有另一个小系列,以热情莽撞的中年太太两便士为主,但不怎么成功),算是古典推理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够分量的女神探,但泄气的是,这也是直到一九九八年今天为止,古典推理史上惟一真正够分量的女神探。

    神探如此,遑论其他。

    跟着现实走

    这一点,冷硬派和古典推理不大一样。

    不大一样的真正起因,我以为主要来自小说之外现实世界的变动。我们任谁都清楚看到了,尽管革命尚未成功,但至少从二次世界大战妇女开始大举走出家庭之后,女性的力量便不断挺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黯夜女子》)——从黯夜一路行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