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恐怖与希望
学的时候,说起来实在滑稽,那时我是一个存在主义者,一说起希望,必提绝望这个词和它对称,所谓言语对称结构的所有者一般。(紫竹书房出版)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的代号——译注。
由此我思考了贝尔塞对于节日祭祀所下的简明定义,它的方法,恐怖与希望的对置,如此等等的深义。这时,与此相应的事自然也就浮上心头。最近我不再担任为发给新作家文学奖而设的评选委员会的委员了。那时我就想今后要写写,但是现在写作而且发表作品的青年人给我寄来很多信,从邮戳上看就知道是寄自全国各地的。寄信人表示自己从您担任文学奖评委的评选方法以及所作的评语中得到关心。由此可见,您给新进作家的信表现您的诚实。据说您今后不再参与新进作家的文学奖评选活动了,是对担负下一代的作家们不感兴趣了么?您如果依旧关心,您现在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呢?
把许多信的内容综合起来并加以概括,所问的内容大致如以上所说。对于这些信我是打算回答的,而且如果说到给年轻作家的信,我就想到应该学习贝尔塞,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话。文学,一定以某种形式的恐怖和希望反映该时代的精神,或者说必须反映。按照这个方向,希望大家努力奋斗,而且完成语言活泼,语言和形象活性化的新创作。自己已经是并不年轻的文学一代了,但决心按此方向努力,以上所说就是我回信的主要内容。
我们共有的时代精神即恐怖和希望。如果有人问:我们的时代精神的特性是什么,我以为回答者一定感到困难。对于我们的现在与未来,我们能够抱什么样的希望?这可能也是难于回答的问题。倒是恰好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才一直在多么恐怖之中暴露着而活到今天,但是对此从来不屑一顾,然而实际上恐怖却赤裸裸地悬在我们面前。
打开当年9月21日的晨刊报纸,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海上自卫队的p3c对潜哨戒机,于隐岐岛西北的海上发现苏联的GⅡ级弹道导弹潜水舰一艘,浮上水面冒着白烟。我的反应是:一个巨大的恐怖实体确确实实地摆在我们的眼前,恐怖的根源完全是非常荒唐露骨而且十分拙劣的人所作所为。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在几乎原始的——即使原始人也未必制造这种事故——极其单纯而偶然事故造成的开端,就发动一场最后战争,把从原始时代直到20世纪人类创造的历史,把这整个历史时期创造的文明,把走向未来的极具可能性的文明,也就是人类的希望,一古脑儿毁灭!也就是说,我们是在如此规模、如此具体的恐怖之下,营造着我们的生存基础。使我们感到窒息的恐怖实体的情况如何,不妨引用一下当天晨刊报纸商品目录般的文章。
GⅡ级是普通动力推动的潜水舰,水中排水量3000吨。司令塔内装有射程2400公里,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的SSINIS弹道导弹三发。p3c飞机发现的时候,潜水舰的司令塔里正往外猛喷白烟。正赶上收拢导弹,SSIIS的固体燃料已经点火,一旦潜航,发射管进水,就很可能灭火。固体燃料如果继续着下去,导弹就会引爆、发射出去的危险可就大了。这是军事专家观察的结果。如果SSINIS引爆,一定落在1200至2400公里的范围之内,尽管安全装置没有打开不会爆炸,但核污染却是免不了的。(《朝日新闻》)
对于我所担心的问题,专家没提到,所以也许是外行人的杞忧,不过,核导弹从苏联潜水舰上发射出去了,雷达上业已发现,美国的核防御网将要立刻反击,好像是瞬时之差没有发生大事,实际上却是SSINIS导弹因火灾而起了火。这一事故前后,我国因为可能搭载托马霍克巡航导弹的舰船入港,日本非常紧张,日本列岛周围也十分紧张。
事故之后的第3天,这天最后的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