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住机会让梦想重燃
机会是什么?机会就是别人不知道他知道了,别人不明白他明白了,别人犹豫或不敢做他做了。当别人知道了、明白了、想做了,他成功了。机会常在,而识别机会和把握机会的智慧却不常有。
苏轼曾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那些成功的创业者深深明白,想要创业成功,仅有热情和豪情是不行的,加上努力与毅力也不够,为什么?因为缺少了成功的机遇。如果你能发现机遇而并及时抓住它,你就能事半功倍、一路顺风。机遇对主动者来说就是成功的火种,对被动者则可能是灾难。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可能砸昏碌碌无为的路人。我们要想实现梦想,需要找一个施展自己梦想的舞台——创业的平台,通向这个舞台的桥梁就是机会。
二十几年的从业生涯中,雷军有过很多梦想。他曾经梦想着成为求伯君第二,加入了“金山”,从一个程序员做起,坚守着PS(文字编辑系统),尽管这款国产办公软件受到微软足够大的冲击,市场表现有时显得无助,但多年来始终坚守着国产品牌的阵地,并经历八年痛苦的IPO首次公开募股)长跑,终于达成投资人的“上市”夙愿。这时雷军选择了离开“金山”,在“金山”他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他说:“以前每天想着投资人的期望,想着两千个员工要过小康日子。”这些责任让他很疲惫,他已经找不到那个曾经充满梦想的自己了。
离开“金山”后,雷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当时就是坚信我还会再干点别的什么事情。”所以他决定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爱好什么,也就是下一个梦想是什么。他说:“自己就像一辆坦克车,什么障碍都能闯过去,但是闯过去以后觉得很费劲,不顺势而为,尽管最终可能也达到了目的,但付出的代价过高,我就在想,怎么才能做得像行云流水一样?”雷军不缺钱,但他缺一样东西:再一次让梦想实现的机会。雷军转身做起了投资人,以投资方的身份担任董事长,他投资了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多家公司,他很满意现在的状态,他说:“我几乎可以只考虑一件事情,我的爱好……现在更自由了,想实现什么梦想,就可以放手去干,反正是花我自己的钱。”
早在“金山”的时候,雷军就很看好互联网市场,他也试图改组“金山”的运营模式以适应这个互联网时代。但雷军的愿望似乎没有实现,他说:“其实我觉得一个公司改变自己的DNA,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我曾经试图把‘金山软件’改变为互联网公司,我自己评价我的努力是失败的。软件跟互联网公司有多近,但是转型起来有多困难。”离开“金山”后,他投资了多个和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有关的项目,从2004年投资孙陶然的“拉卡拉”开始,雷军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做他想做的事。
在最近两年,其天使投资的公司完成融资不下10次,融资总金额超过1亿美元。在雷军投资过的这些创业公司中,他慢慢找到自己再次实现梦想的着陆点,那就是UC eb,即一款把“互联网装入口袋”的主流手机浏览器,由优视科技(原名优视动景)公司研制开发。在离开“金山”后的半年里,雷军一直在思考自己未来的投资方向。很快,他将再次创业的阵地锁定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他认为手机上网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在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会远远超过目前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在2006年,机会来了,联想投资否决了当时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优视科技的提议,俞永福非常沮丧。而雷军却赞同这个提议,他认为这是个不可多得的进军互联网的机会,雷军认为,未来十年的热点最终将围绕手机产生,他说:“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个领域最终可能产生全球伟大公司、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其他行业机会已经很小了。”
于是,与俞永福相识一年多的雷军告诉他:“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