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中西合璧”的企业管理理念
公司的考核制度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动荡范围,授权和分权也是逐步进行的。

    1999年市场竞争加剧,华为号召全公司降低成本,员工杨玉岗在深入100A电源产品的实践中发现,该电源主变压器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其磁芯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生产,也只有华为在使用。于是,他与部门同事陈贵林一起对该电磁元件进行技术改造、优化设计,降低了成本。对于这次小小的技术改进,任正非亲自点名表扬,并对主要人员进行了奖励。

    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上说:“我们要的是变革而不是革命,我们的变革是退一步进两步。”他要求管理者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变得更加成熟。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不走极端,多一些未雨绸缪和循序渐进的持续变革。

    对于有些员工,领导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的做法,任正非并不赞成。他认为,这种创新不需要,是无能的表现,是在制造垃圾。他要求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层一层夯实,撒上一层再夯实,只有这样华为才能“稳坐调头船”。不必提出赶超战略,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自然会水到渠成。

    他说:“华为必须坚持改良主义,通过不断改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华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轰轰烈烈的巨变可能会撕裂公司,所以要在撕裂和不撕裂中把握好度。我们处理发展速度的原则应该是有规律有预测地在合理的增长比例下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样做所带来的不稳定。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不断地调整管理能力所能适应的修补程度,以使我们适应未来的长期发展。”

    说到底,还是为了生存。作为掌舵人,任正非追求的是华为的稳健进步。生存是硬道理,大刀阔斧的革命可能会导致华为死亡。这种相对“保守”的做法对于正在转型的企业来说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精细化管理

    大多数中国人奉行中庸之道,待人接物不偏不倚,但是很多时候却走到了极端,发展成折中主义。很多中国人做事从来就不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总是稀???糊涂,差不多就行,缺乏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严谨的德国人却与之相反,就拿寻找掉在地上的针来说,他们会在地上画出一个“井”字,每个地方找一次,既省事又快捷;而我们经常就是遍地找,扎到手就找着了,既费时又费力。

    华为印度研究所的印度籍员工经常就一些小事,询问华为人有没有流程支持。这让华为人觉得不可思议。一次,一位新来的印度质量管理人员,正在逐步熟悉公司的各个项目编号。他突然问同事何丹,公司各项目编号的命名过程是否有相应的流程。何丹顿时觉得好笑,项目编号哪里需要什么流程!随便造一个不就得了吗?何丹知道自己公司没有这个流程,就问他以前在的公司有没有。这位印度同事一本正经地告诉他说:在印度本土公司,项目的编号不是随随便便造的,一个项目编号将牵涉从相关部门与客户开始联系,到签订合同,再到安排各职能部门协助等各个环节,而且每个环节必须十分紧凑。何丹不禁大吃一惊,回想以前自己和同事都是差不多原则,凑合着完成任务,不禁由衷地钦佩。

    世界上许多跨国大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运作体系,既经济又效益。戴尔公司把所有的交易数据都放在网上,每天可以与一万多名客户进行直接对话,以倾听客户的诉求;同时,戴尔还与供应商进行电脑间的直接连接,戴尔的所有需求都可以立即在供应商那端显示出来,这样避免了人为操作的重复劳动,信息传递快捷、准确。信息资源共享,使戴尔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迅速向前端反馈,及时做出答复。这一机制,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要,也将信息滞后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

    任正非取人之长,比照戴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华为教父任正非简介 >华为教父任正非目录 > “中西合璧”的企业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