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式”的偏执
已出现危机。
企业要有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外在的“公众形象”。品牌是支撑企业的“门面”,具有无形的价值。但是打造品牌绝非一天两天的事,需要长时间地艰苦努力。企业只有专注,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到精益求精。“东张西望”,见着利润大就上,是很难做出自己的特色的。
任正非偏执到只做通信产品,并在《华为基本法》中确定下来。《华为基本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第三十七条再次强调了:“我们中短期的投资战略仍坚持产品投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迅速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管理能力。我们在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时,不一定追逐今天的高利润项目,同时要关注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和新产品的成长机会。我们不从事任何分散公司资源和高层管理精力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任正非铁了心要做有高度的事业,就要经受风头浪尖上的考验。通信产品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而且产品研发出来也不一定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任正非,这个“偏执狂”,全然不管这些,他的目标一经确立,就要坚持到底。
为此,他顶着倾家荡产的压力,投巨资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他为了融资,出卖安圣电器,卖掉华为3Com的股份,放弃盈利的小灵通。
华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骄人业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任正非“不惜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孤注一掷地搞通信设备的研发,并为此坚持不懈。
任正非清楚,虽然华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华为还在成长,与国际老牌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任正非为了企业的迅速发展,不断整合企业资源,将所有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服务体系上,争取取长补短,迅速提升华为品牌。
正是凭着这股偏执劲头,他带领华为人打进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在2005年,他的名字出现在了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5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的名单上。
从C&C08机到排除万难建立北京研究所,到3G“豪赌”,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就做通信产品,而且要做就做到最好。
将3G进行到底
3G是目前通信行业争论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话题。所谓3G技术,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比前两代技术更先进,能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在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3G先机,谁就有可能掌握未来通信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取得优越的竞争优势。
任正非瞄准了这一势头,坚信下一代网络技术必将是3G的时代。因此,他孤注一掷,不惜“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开始为自己偏执的“信仰”努力了。
华为南方研究所的一位员工说,华为对3G的热忱已经到了“从芯片做起”的程度,每次投片(将设计好的芯片交IC厂投产)所需费用都在几百万元以上,加之高额的设备投入,累计已达40亿元人民币。
为了3G,任正非付出了很大代价。由于一心研发3G,忽视了小灵通,让同城弟兄中兴着实赚了一把。为了3G,忽视CDMA,致使在联通CDMA的两轮招标中,华为接连失利。
2002年是世界通信业十多年来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国际电信业停滞不前,众多设备商收入锐减,业务开始大面积缩减,“冬天寒气直沁入人的骨髓”。
但即使是这样,任正非也不认输。对于CDMA和小灵通上的失误,任正非很不服气地说:“PhS技术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但没有想到连续5年来会持续建设,这是政策造成的,但是不是后悔,得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