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马背诗篇——内蒙古牧区知青文学创作
  邢奇在支边时(1975年)曾写有长篇散文,记述知青在牧区的生活,这篇散文的一小部分后来在编辑《草原启示录》时,曾被收入启示录。在这篇文章中,邢奇介绍了几段北京知青写打油诗的情形。

    小Q蒙语很差,便去请教一个学得较好的“大公”。大公给他提供了不少蒙文词,小Q受益匪浅。大公得意之余说道:“本人最近做了首蒙文诗。”于是大公摇头晃脑将此诗慢慢吟将出来:

    俄诺吉勒握拉码

    加斯依和奥布斯巴嘎

    乌呼鲁也布怪

    浩尼更埃那

    翻译成汉话就是:

    今年真不得了,雪大草少。

    牛走不动,羊更害怕。

    蒙文诗如此朗朗上口,使小Q不胜钦佩,便写了一首打油诗,呈给大公。诗曰:

    我与牧民话不通,忙去请教高材生。

    此人住处不算远,他的外号叫大公。

    找上门去一攀谈,名声果然不虚传。

    见我虚心来求教,便开腹贮示愚顽。

    日常蒙语无不知,而且能做蒙文诗。

    摇头慢慢吟出来,此时意态颇矜持。

    劈头一个感叹词,突兀不凡露天资。

    如此大才谁不赞,不由弟子不尊师。

    “哈哈哈”,大公得意地笑了。

    后来小Q碰见了一个懂汉语的蒙古族干部,给他背了大公的蒙文诗。那人听了,仰天大笑。“怎么样?不错吧?”小Q急着问。不料那人说“这叫什么蒙文诗!蒙文诗不是在句后,而是在每行头一个词的头一个音节上押韵的。”

    春节的聚餐是很热闹的,放羊的各包留下一个下夜的,其余的都参加了。羊倌、牛倌、马倌,济济一包,凑了十几个人,这在牧业队已经很难得了……

    最后吃的是炸糕,红糖馅,用牧民给的黄油调的。由几个公认擅长烹调的操持,他们垄断了案板和油锅,不容他人插手。于是闲着的人就天南海北地聊着。当第一批炸糕出锅的时候,人多糕少,一个人提议作宝塔诗,谁先续上谁就吃。大家齐声说:“高!”这个“高”字就作为宝塔顶尖定之韵。立刻有人叫出“炸糕”,同时伸手就去抓。当宝塔续到第九层的时候,炸糕已经出了第二锅,足够吃上一轮的了,而且大家已经满足了宝塔的高度。于是在对宝塔诗极其兴奋的回味中共进炸糕。

    那首宝塔诗是这样的:

    高

    炸糕

    赶快捞

    里嫩外焦

    香气往上飘

    充满了蒙古包

    顿时肚里馋虫闹

    馋得我口水往出冒

    续不上诗你就吃不到

    至今邢奇还记得那续第九层的,掰着手指一字一顿地数出那九个字时的得意样子。当时,满蒙古包都哄堂大笑了。

    5.马背诗篇

    在内蒙知青中写诗的人当有不少,但尚无法进行准确的估计。《草原启示录》编委会(由内蒙知青组成)在编辑《草原启示录》时,征集到当年知青寄来的马背诗200篇,其中新旧体诗各占一半。这些诗显示出内蒙诗群一定的实力。但由于编委会的编辑方针,这些诗绝大部分未能发表。

    新体诗,内蒙知青往往采用蒙古民歌方式写作,风格独特,优美抒情,读后给人留下美妙难忘的印象:

    《欢迎你》

    李仲琪

    欢迎你,亲爱的朋友!

    只要你带着巴特尔的荣誉来到这里,我会宰掉最肥的羯子,(注:巴特尔,英雄)

    双手捧出喷香的里脊。

    我要用新鲜的牛奶,

    注入锃亮的铝壶,

    调进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66-1976的地下文学简介 >1966-1976的地下文学目录 > 马背诗篇——内蒙古牧区知青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