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坚持派”的代表作《大雁》——致郭小梅、郭小惠
“飞鸟中也许是你最不平凡。

    “你善于在天海远航,因为你有一双羽毛的风帆。……

    “严寒来了,

    “你急忙把行装打点;

    “温暖去了,

    “你的歌声也成了呜咽。

    “你甚至来不及,

    “分享我们丰收的狂欢。

    “你也顾不得,

    “人们对你临阵脱逃的责难。

    “纵然你有一千条理由,

    “也不能使我取消这一点意见。”

    虽然“批评”的声调比较严厉,但诗人始终保持朋友之间关起门来说话的姿态:

    “大雁呵

    “让我再一次把你规劝:

    “不要再那么高贵吧——

    “把自己比作鸟中之仙。

    “那些卑贱的鸟儿,

    “不是正在和人民一起共苦同甘?”

    “讨厌寒冷,

    “就应当靠自己的热情去创造温暖。

    “鄙弃落后,

    “就应当激起实现理想的更大勇敢。

    “要知道,任何一个先进的地方

    “都曾有过一个落后的从前。

    “改换一个地方的面貌,

    “绝不是

    “一蹴而就,在一日之间。

    “怎么能设想,

    “别人改造好的地方再任你参观游览?”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以“手抄”形式在建设兵团流传,后来又传到兵团之外,是因为《大雁》反映了1971年之后,在广大知青当中涌起一阵对“坚持乡村干革命,同工农兵结合一辈子”表示怀疑、否定的浪潮。这种普遍产生的苦闷、彷徨,又被众多知青的革命理想主义所否定。两种思潮相互冲突,两种文学作品也在知青内部,以“自身体系”的规定语言、方式一齐进行传播。一方面是以《南京之歌》(知青歌曲)、白洋淀诗群为代表的“怀疑派”;另一方面则以《决裂·前进》(长诗)、《大雁》(短诗)为代表的“坚持派”。这两派之间虽然观念不同但都是在知青系统内部展开辩论冲突,其作品也都以手抄、口传的形式流布。所以这两者应同属地下文学。不同观点的言论和作品是在知青内部进行,还是在知青外部进行,二者有截然不同性质。

    《大雁》流传开后,郭小林曾收到从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寄来的一封信,写信的是位在内蒙支边的北京女知青。原来,东北兵团一男知青探家时将《大雁》带回了北京,又由他的妹妹——一个内蒙女知青带到了内蒙兵团,被同连的一北京女知青看到了。这个女知青给郭小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对《大雁》表示赞赏。在当时特定环境这种通信是意味深长的,女孩子表示愿与郭小林建立通讯联系,字里行间流露出仰慕之情。当时的人都很单纯,郭小林也不例外,认为以这种方式结识女青年不“高尚”,就做了冷处理,没有回信。

    郭小林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杨桂香恋爱是在“文革”后期。杨桂香家乡山东,“文革”初投奔她姐姐到农场落户,成为一名农工。才到农场时,她不过是个天真的山东女娃娃,还跟在全连人后面,参加批斗郭小林。郭小林站在台上,脖子上挂一块牌子:“三股妖风黑干将”。杨桂香在台下举拳跟着别人高喊:“打倒郭小林!”当她与郭小林谈“朋友”时17岁,已是个俊俏出众的姑娘。杨桂香姐姐知道后,坚决反对她与“郭瞎子”来往。因为其父是“黑帮”,“郭瞎子”本人连个统计、拖拉机手也不是,跟了他遭罪一辈子。姐姐当众斥骂过:“郭瞎子不安好心!”,曾将他赶出家门,还托人为小妹介绍了兵团一个营长的儿子。杨桂香对男女的事情,因为年纪小,起初什么也不懂,经过认真思考后,她决心跟“郭瞎子”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66-1976的地下文学简介 >1966-1976的地下文学目录 > “坚持派”的代表作《大雁》——致郭小梅、郭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