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逞才东岳
黄箧,内藏天书一部。只有宋真宗看到上面所写战策。别人看去,却没有一字。就建天书观,把无字天书秘藏其中。又建此天贶殿,以报答天地鬼神。'天贶'二字,即为天帝鬼神降下天书之意,目的是让得天书一事广为传布,以励军民斗志。"纪晓岚侃侃而谈,乾隆皇上和诸位大臣听得津津有味。纪晓岚话音一住,皇上率先称赞,大臣们也跟着喝彩。一时间,纪晓岚成了人群中的核心人物,他自己感到十分得意。在全过程的游历中,他俨然成了一个导游。
乾隆君臣走出天贶殿,巡视院内,碑碣林立,历代石刻,俯拾皆是。李斯的篆文、李邕的隶书、张衡的《不忘篇》、曹植的《飞龙篇》、陆机的《泰山吟》尤其是李斯篆文和李邕隶书,弥足珍贵。大臣们议论纷纷,乾隆当即谕令地方官员加意保护。
在配天门和唐槐院,看了汉柏和唐槐,接着进了仁安门,来到迎宾堂。迎宾堂又叫东御座,是皇帝休息更衣和举行宴会的地方。这里早已为乾隆君臣备好了午宴。
酒席宴前,乾隆皇上神采飞扬,特为纪晓岚赐下御酒一杯。纪晓岚虽不善饮酒,但皇上赐给的御酒又不能不喝,并且在年老的大臣面前,有这样荣光的机会,也实在难得。就一合眼,喝了下去,不一会儿脸上就泛起了红晕,皇上看着笑道:"纪昀果然是才如苏轼,饮似东坡。"老臣们听了,见纪晓岚的脸,红得象猴子屁股,不由得窃笑起来。
皇上向纪晓岚问道:"这东岳庙尚有何掌故?你为朕道来!"纪晓岚自感晕晕忽忽,唯恐说话有失,忤怒圣上,看一看身边的刘石庵,立时有了主意:"启奏皇上,前日在京城曾和刘罗锅子谈起泰山掌故,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皇上和大臣听了哄然一声笑了起来,刘墉虽然刚47岁,却已经驼背。纪晓岚等与刘墉要好朝臣们,给他起了个"刘罗锅子"的外号,拿他开玩笑。每逢当着他的面叫这个外号时,刘墉便感到浑身不自在。于是,刘墉挺一下佝偻着的腰杆,梗两下脖子,活像一个探头乌龟,人们便不禁哑然失笑。
刘墉知道纪晓岚有意取笑他,但当着皇帝的面,又不好反唇相讥,便狠狠瞪了纪晓岚一眼,挺挺他那罗锅子腰,扯着山东腔,讲了一段姜太公封神东岳庙的故事。
午宴过后,君臣一行来到岱庙前的大街上,在一座戏棚里,吹吹打打,戏台上正伊伊呀呀唱得来劲,走进去观看,那戏台上的崔莺莺正唱着思念张君瑞的戏文。
乾隆看了灵机一动,叫随行的董曲江、刘师退、刘石庵、纪晓岚等人说;"朕有一联,尔等谁能对来?"随口吟道:"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说话间带大臣们回到了大街上。
董曲江等沉思未就,纪晓岚举目四望,猛然间想出了下联,于是答道:"春和坊,卖夏布,秋收冬藏。"以春、夏、秋、冬四季,来对东、西、南、北四方,虽信手拈来,却十分贴切工整。乾隆点头微笑赞许。董曲江等一时不好对上更好的下联,便干脆不对了。
第三天,晨雾弥漫中,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伍,来到泰山脚下的岱宗坊。这岱宗坊为泰山门户,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清雍正八年重修。雕刻细腻,古朴典雅。乾隆帝骑马在前,一帮大臣们紧紧尾随而行。到达斗母宫,已近中午时分,他们便在这里午餐休息。
"斗母宫"年代已久远,原名龙泉观。明朝嘉靖二十一年,曾予重修,宫院宽广,女尼众多。登山的人,多在此休息用膳。院中供有送子观音,缺少子嗣的人家。常常携眷来此叩拜。因此斗母宫一年四季,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及游客络绎不绝。同时,外边也流传着,宫中女尼不守清规戒律的流言。
乾隆君臣早有所知。
宫中女尼见皇帝驾临,便毕恭毕敬请至东轩。其中挂满历朝名人匾联。女尼摆好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