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总纂四库
你是怎么了?"“臣臣靴子里,走走水(失火)啦"纪晓岚强忍住钻心剧痛,声音颤抖着。
"啊?"乾隆一听急忙挥手,"快点出去!"纪晓岚跑到殿外,顾不得有失体面,坐殿门口的石阶上,一下子扒掉鞋袜,立刻冒起一股黑烟,看看脚上的皮肉,已经烧焦了一大块。乾隆皇上和殿内的人走出来看时,纪晓岚的烟袋锅还探在靴筒里,与靴子一同冒着烟,人们一时被逗得笑弯了腰。
这样以来,一向疾步如飞的"神行太保",又让彭元瑞给他添了个外号,叫做"李铁拐"了,脚伤尚未痊愈,他唯恐有负圣上倚重,想早日完成纂修使命,顾不得在家多养几日,便一跛一拐的到馆中修书,有好长时间,不便于行,"李铁拐"的绰号越叫越响,但玩笑终归玩笑,他的行动举止,深深地感动了同僚。
纪晓岚在家养伤期间,彭元瑞、陆锡熊、王文治、戴震等一班同仁,到家中探望,看他手握大烟袋依然如故。人们笑着劝说:"既然深受其害,何不干脆戒掉。"“诸君只见我身受其累,却不道我深得起利啊!每天捉管之时,吸上几口便思如泉涌,挥洒自如。缺少它时,便文思枯竭,寂寞难耐埃"纪晓岚不以为然,侃侃而谈,大言吸烟之利。人们想到他被烧时,窘迫痛苦的样子,听着他口中的"神聊",都是啼笑皆非。
纪晓岚接着说道。"我之吸咽,实出有癖,不若那些趋附时尚之士,为的是显示高雅。"当时吸烟,确是一种时尚。在上流社会的士大夫阶层,吸烟的人很多,大都用水烟袋,是青铜、黄铜等质料做成。偶有用旱烟袋的,系上一个精致的,有的甚至是用金丝、银线饰以花纹的烟荷包,摇摇晃晃,以示潇洒。冬天,有个用绒线结成套子,套在手握的水烟袋座上,免得冰手,抽水烟用的纸媒,也叫火媒,要卷得不粗不细,像一根筷子,一吹即燃。吸起来烟袋中的水,咕噜噜地阵阵作响,别具一番风韵。
还有人将吸烟作为一种表演技巧,更是美妙异常。王士祯的《渔洋夜谭》中有一段吸烟的趣事,让人叹为惊奇。
纪晓岚兴致勃勃,给大家讲述起来。
王士祯的《渔洋夜谭》上,记载着一个叫周子畏的人,在一间密不通风的屋子里,表演了吸烟的绝活儿。他先吸了好半天,全憋在肚子里,然后开始了特技表演:先伸颈垂着,张口照地一吻,吐出一团,其大如簸;再以舌抵颚上,出齿际,则成一大幅。如是再,再而三。但见幅飞圈外,圈套幅中,愈出愈多。真如月晕日环,幻化出千万亿圈子,或粘壁间,或施地上,或印人衣履,或套入项颈,不可思议。
再看渔洋山人下面的描写,越发奇特了:既而淙淙然,直蒸屈隔,又复幂历而下,钩旋宛转。
虽有精于绘云者,无气象;精于绘水者,无起色。及至地,色较淡而丝缕倍多于前。
然而一片如掌,几榻不能碍以高下,观者已置身叆叆之上,又若泛舟波涛面也。
纪晓岚讲到此处,人们几乎被吸引住了,遐想着当时的情境,别有一番趣味。接着,纪晓岚又朗读了下面的描写,更使人大感到神奇迷离了:"逾时,中忽高起如浮屠,旁若屋宇,淡处乱处,历历直上者,则丛树修柯,掩映阴翳。室内隅烟复连蜷裹入,俨然雉堞,连亘内墙,睥睨期间,往往如人马旗帜,点点如豆。
"约一炊刻,然后霏微敛散,城薄人稀,马行帜拔,房舍荒落,独一塔危然耸峙,居中直上,及愈起而愈细,飘飘乎无纤尘之留座隅也。"纪晓岚诵读完毕,人们又是哈哈大笑起来,只觉得如此神妙的"烟技",谁也不肯信以为真,都说这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罢了。
没想到,这时纪晓岚反倒认真起来,说其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
那是戊寅年五月二十八日,纪晓岚带着长子汝佶,到太平馆为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