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朝夕过从风雨中
。高翔的一生是在一处名字很好听(“五岳草堂”)、事实是“所栖唯一庵”的地方度过的。据马曰琯贺高翔50大寿的诗上说:“与君同调复同庚”,他们是同年。马曰琯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高翔亦生于是年。他字凤冈,号西塘,别号有西唐、西堂、犀堂、山林外臣等。从“山林外臣”联系到他有一方印章“臣高翔”,大约他已经具备了秀才的资格,但也到此而已。
高翔青年时代就过着清寒生活。曾教过蒙童,这种收入是很菲薄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匡床自在拥寒衾,卧听儿读妻织履”。他穷,穷得清高,穷得自在,像“猛如食叶蚕”似的好学不拙。他和汪士慎一样,交游很少,“避客年来高凤冈,扣门从不出书堂”③,关在家里种花、养鸟、写篆字、画梅花。孤傲不群和嗜学成癖的性格,使他在学问词章、书法绘画上自成高格。
孤傲不群不等于没有知心朋友。他最早的知心朋友是马家兄弟。据有关记载,高翔家的“五岳草堂”在扬州新城西北,与马氏兄弟的住宅相近,几乎是“两家老屋常相望”。这座草堂虽简朴,环境却不凡。汪士慎有诗云:“五岳堂上生清风,檐花石竹香濛濛。两深苔老户常键,二分月堕蓬蒿中。”这样一处住所,住着这样一位年轻才人,马氏兄弟当然很快就结识了。高翔、马曰琯“同庚”,当时都是15岁,又是“同调”——有共同的爱好和情调,从此他们成了密友。弟弟马曰璐更进一层,把这位年长几岁的朋友看成是老师——“烟云翰墨亦吾师”。
成为马家的常客,生活上得到资助固不必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批意气相投的同道。邗江吟社的一班诗友,如金农、汪士慎、华嵒、高风翰、陈章、陈撰、丁敬、厉鹗等,先后成为高翔的挚友。应该说,高翔艺术上的成就,他的声名的传扬,小玲珑山馆这块艺林聚珍之地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在这些朋友中,相处最为投契的是汪士慎。上面已提到过他们联袂出游、相互关切的情况,他们在艺术上的合作也不比一般。乾隆七年(1742年)元宵前一日,高翔在小玲珑山馆朗诵他自作的《雨中集字怀人诗》120首,汪士慎击节称赏,作《试灯前一日集小玲珑山馆听高西唐诵雨中集字怀人诗》:
细听子吟诵,琅琅山馆清。
所怀多相识,入耳是新声。
春雨得诗句,东风寄远情。
今宵作餐会,花径已灯明。
这是两颗诗心碰撞而溅出的诗的火花。
乾隆八年(1743年),高翔与汪士慎在小玲珑山馆合作绘《梅花纸帐》巨制,疏干繁枝,交相辉映,获得一致赞誉。唐建中、程梦星、马曰琯、马日璐、厉鹗、方士庶、陈章、闵华、全祖望等都题诗于上,传为艺术史上的佳话。
高翔与汪士慎、二马的友谊数十年如一日。高翔50岁生日,汪有贺诗,前已引。马曰琯亦有《寿高西堂五十》两首:
十五论交今五十,与君同调复同庚。
琴书偃仰堪晨夕,风雨过从直弟兄。
贫里能忘三径隘,秋来多感二毛生。
频年踪迹追相忆,酒绿灯红倍有情。
掩却书关昼懒开,更教锸棘护苍苔。
卷帘或有鸟窥席,抬眼惟邀月入怀。
未许人来怜遁迹,几曾天不厚清才。
松筠健质婴儿性,日日斑衣戏老莱。
情真意切,写出了他们亲如兄弟的友谊,写出了高翔的品格和境遇,也写出了人世的沧桑,非知已不能熨贴如此。顺便说一句,从第二首的最后两句看,50岁时,高翔的高堂尚健在。
后来汪士慎在北城隅购置草堂,与高翔更邻近了。高家的“五岳草堂”和汪家的“青山旧馆”,是他们的常聚之所,“一屐走深巷”,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