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六、刘志丹的人格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
。刘志丹博学强识,在爷爷的辛勤教育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都熟读于心。父亲刘培基也经常言传身教地开导刘志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从刘志丹的成长过程和革命生涯中,我们了解到,刘志丹少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榆林中学和黄埔军校又得到李子洲、魏野畴、周恩来、恽代英等人的帮助和影响,接受了马列主义。刘志丹能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是他接受马列主义之后作出的正确选择。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善待同志,礼贤百姓,合群共济,这与他受优秀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影响尤为重要。

    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以达到平衡,平衡讲的就是“和”。中国古代的圣贤老子提出:“知和日常,知常日明。”孔子则日:“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至今仍被社会认可,被人们推崇。譬如,“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庭和睦”、“和平共处”、“和谐社会”等等。从古至今,“和”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和”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与人为善、善待他人、礼尚往来、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和”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合群共济,尊重人的个性,鼓励人的创造精神,但每个人必须融人社会的群体之中,把个人的需要和奋斗目标同社会结合起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刘志丹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用“和”的思想确立自己做人处世的准则,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福利,一丝不苟地关心自己的战友和部下。在他开创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内,组织老百姓发展生产,开展贸易,千方百计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他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中,他摧毁的是旧的社会制度,打击消灭的是死心塌地的维护旧制度的敌人。只要还有中国人的良心和爱国之心的人,不论当时是什么身份,刘志丹都要想尽办法去教育、争取、团结,使其化敌为友。为此,刘志丹在他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中明确刘地指出:搞武装斗争要坚持红色、白色、灰色的“三色革命论”。还制定了改造哥老会的“三大方针”以及对待国民党士兵和土匪的“三大政策”。

    在革命队伍内部,刘志丹更是团结关心每一个同志,从来不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他不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搞打击报复,他经常被别人所陷害,但从不无中生有地陷害同志。1931年,在三嘉塬被自己的同志缴了枪;1936年,在陕北错误“肃反”中又坐过共产党的监牢。然而,志丹同志始终以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为重,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求大同,求和谐,团结一致对付共同的敌人,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博爱无私的思想境界,从而也形成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使他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极高的威望,人们真诚地敬仰和爱戴他,发自内心地歌唱颂扬他。他对同志、对老百姓的大爱就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就是刘志丹高尚品德和超凡人格魅力的思想基础。

    刘志丹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始终坚持用中国“和”的思想来修身养性,用马列主义来武装自己,并把中同的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应用于自己的革命实践,使他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自始至终都能坚持正确的大方向。他一生中,没有犯过“右”的错误,也没有犯过“左”的错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提出“搞革命要广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统战思想,为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改造哥老会、改造土匪,争取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进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简介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目录 > 〇六、刘志丹的人格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