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西北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与习仲勋
刘志丹与习仲勋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纵观他们的革命生涯,其革命斗争经历各有不同,但是两人又有许多共同的地方,都始终对共产主义抱有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在其革命生涯中,几经坎坷,但他们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作为从陕西这片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农家子弟,刘志丹与习仲勋两个人实际相处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在并肩战斗的革命岁月中,习仲勋一直非常敬仰和信赖刘志丹,将其当做师长。刘志丹也十分爱护和尊敬小自己十岁的习仲勋。两人在艰苦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一、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刘志丹和习仲勋都出生于陕西农村,他们最初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就是因为深深地同情广大劳苦大众,想要改变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解放广大人民群众。在此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们时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1.毛泽东称赞刘志丹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刘志丹1903年出生于陕北保安县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家庭条件较好。当时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他自小受诗书熏陶,目睹家乡饿殍遍野的景象,十分同情穷苦人民。其后,他在保安县立高等小学堂、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等校就读。在求学期间,他接触到了许多进步人士,并接受革命思想,逐渐由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爱国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在短暂而曲折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刘志丹领导和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及西北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维护人民利益,坚持群众路线,将群众路线贯彻于其革命斗争的始终。
幼时,刘志丹就同家中长工张万银关系很好,并亲昵地称呼张为“干大”,而且经常随张一起上山劳动。投身革命斗争以后,他更是事事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时刻想着群众疾苦。1935年5月底红军打下延长城后,刘志丹指示:只许没收官僚地主、土豪劣绅和资本家的财产,不得对其他任何人的财产加以侵犯。并规定,没收的财物中,除贵重的钱财、布匹军用外,粮食、衣物等用品一律分给当地劳苦群众。红军八十四师一团有个战士打土豪时,私自拿了两件衣服,当被查出后,不仅召开全团大会批评,并被开除军籍。这些以群众为先、为群众所想的精神,使得红军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拥戴。群众亲切地称呼刘志丹为“老刘”。部队黑夜宿营时,只要说是“老刘”的队伍来了,乡亲们就马上起来开门,让战士们休息。游击队到哪里都有群众送情报,送粮食。正是有如此好的群众基础,刘志丹领导的西北红军才能逐步发展壮大,西北革命根据地才能得以保全,并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成为中国革命休养生息的大本营。
1943年,刘志丹牺牲七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写“群众领袖,人民英雄”八个大字,高度评价了这位一生为群众谋福、为人民谋利的革命家。
2.“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习仲勋1913年出生于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13岁在县立诚中学高小读书时,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中共陕西省委根据当时的政治形确势提出了加强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实现党员职业化,深入社会,联系群众,领导群众斗争的策略和工作路线;提出“注意冯玉祥部队中的工作,利用他招兵,办军官学校,拉夫拉差的机会,派同志进去接近士兵、群众,开展士兵运动。受党组织的委派,习仲勋于1930年2月打入驻长武县的西北民军第一师第二支队(后被杨虎城编为陕西骑兵第三旅三团二营)开展兵运工作。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苦努力,该部二营党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