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及现实启示
日常生活中的疾苦,切实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南梁政府成立后,部队和政府机关的经费相当困难,人民群众负担比较重。为渡过难关,陕甘边特委、政府和军委的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干部战士一律平等。为了减轻群众负担,政府在向敌人夺取的同时,号召党政军机关经营红军公田、兴办小牧场、种粮种菜、养猪养羊,补充红军和机关所需。打土豪或缴获敌人的财物,除留给政府一部分外,其余全部分配给贫苦农民。

    为了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发展根据地经济,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还制定了商业、金融、贸易、财政、粮食等方面的法令和政策,并在荔园堡设立了集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市场。为活跃集市贸易,对白区商人采取了争取和保护其利益的政策,把根据地的羊只和山货廉价卖给他们,鼓励他们把苏区缺少的布匹和其他货物想方设法运到根据地来。边区政府还发行了“苏币”,禁止国民党钞票在苏区流通。

    边区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经常组织干部识字、学习文化知识。边区政府在荔园堡办起了陕甘边区第一所学校——列宁小学,同时在一些村庄办起了成人扫盲识字班,还创办了红军干部学校,先后培养部队和地方干部200余人。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还分别创办《布尔什维克的生活》、《红色西北》等刊物,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人民。南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根据地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南梁地区的人口由根据地创建前的600多户2400余人,很快增加到1000多户6000余人。

    2.凝聚群众的革命力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成功的基础

    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只有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就非常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和各类革命群众组织的建立健全,先后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共青团、工会、妇女会,以及由各级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指挥的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这些革命群众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积极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积极支援前线、踊跃参军参战,有力支持和配合了政府、部队的工作。

    为巩固根据地,加强对敌军事斗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制定了各种战斗动员条例和一系列的军事政策,内容包括:在扩大红军活动中,实行自愿兵役制度;在赤卫队、少先队的基础上广泛成立游击小组成立民间递步哨,帮助红军做情报工作。群众参加游击队经过战斗锻炼和军事训练后,编人红军主力部队;红军、游击队、赤卫军的武器弹药主要靠向敌人夺取,并收缴豪绅地主的武器,收缴到的武器归收缴者使用鼓励群众购买武器,买到新武器给予特别奖励。对阵亡的红军、赤卫军、少先队战士均发给埋葬费,对其家属实行抚恤政策。这些法令和政策实行后,收到了最著的成效,根据地人民立即掀起了“扩红”运动,红色武装力量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和扩大,红军的战斗力得到提高。对于陕甘边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成效和影响力,当时,著名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通过在西北的实地采访,作了如下生动的描述:根据地人民“当然赞成刘志丹之组织,使民众更不得不为之用。更经数年来赤化教育之结果,民众心中只知有苏维埃、瑞金、莫斯科、列宁、斯大林等,而不知有西安、兰州、北平、南京等名词。某县长曾在合水以东召集民众训话,数次申传,到者寥寥。而苏维埃召集开会,则二十四小时之内,可以立刻齐集数百里以内之民众”。

    3.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成功的关键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一切工作有赖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简介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目录 > 一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及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