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探路”扩红筹物资——秘密准备
    1934年6月25日。共产国际通过上海中共情报站,向中央苏区转来了复电:同意中共中央关于准备实行战略转移的请示报告。明确指出,转移行动应该首先趋于保存力量,并在新的条件下巩固和扩大自己,以待机进行广泛的进攻,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接到共产国际复电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了会议,决定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具体负责战略转移的筹划工作。政治由博古作主,军事由李德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行。

    当时,这是党的最高机密。书记处决定,只把共产国际复电同意转移传达到党政军机关的极少数最高负责人。并且宣布“突围的传达范围只限于政治局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委员”,这是纪律,任何人不得违背。

    就这样,中央苏区和红军部队,仍在采取短促突击的战术,于苏区中心边缘全线防御,阻止敌人进攻;党政军机关表面看来工作正常,实际上,红军总部已在中央指示下,不露声色地进行着转移前的秘密准备工作……

    两支“先遣队”东进西征

    7月的闽中地区,天气已经相当炎热。一支看上去相当疲劳但士气仍然非常高昂的红军部队,正在闽中的山川密林间向东急进。

    这支部队约有6000多人,战斗人员占三分之二,武器装备明显不足,步枪、手枪只有一千二三百支,少量的轻重机枪和五六门迫击炮,许多战士背的是大刀和梭镖。非战斗人员约2000人,挑着500多担宣传品、后勤物资、炊事用具等,行动相当迟缓,影响了东进的速度。

    这支部队就是红军的第七军团,对外称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他们是7月6日晚从瑞金出发,开始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的。连日来,他们过长汀,越连城,经永安,打下大田县城,在尤溪以东渡过闽江。现在,他们完全进入了属于白区的谷口附近。

    这时,中革军委忽然来电改变原定计划,令红七军团由谷口地区东进,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中革军委的这次电令,使红七军团领导既感突然,又很为难。于是决定开会进行研究。

    7月初,红七军团奉命从福建连城地区调回瑞金待命。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几位主要领导人和军事顾问李德,接见了军团领导人,宣布由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仍保持军团体制,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曾洪易为中央代表,3人组成红七军团军委会;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军团参谋长粟裕。

    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交代的主要任务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并规定最后到达皖南,1个半月内赶到,以支援该地几个县的群众暴动,发展那里的革命局面。

    为宣传抗日和支援皖南,中央已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公开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等文件,印制了160多万份抗日宣传品等。中央要求红七军团休整三四天后立即出动。

    红七军团领导并不知道,早在5月份中央“小型会议”上,博古就提出了以抗日名义,先后派出两个先遣队北上,作为红军主力突围的试探的计划。

    派出红七军团的直接目的,是企图以这一行动威胁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吸引和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配合主力红军即将实行的战略转移。正如军团参谋长粟裕几十年后所说的:“在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我们时,并没有说明这个战略意图,……当时对于中央这个重要的战略意图并不知晓。”军团领导研究中革军委攻打福州的电令时,寻淮洲军团长担心力量不足,火力不强,对这样的部队状况能否打下福州这样的大城市没有把握。但他却没有实权,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简介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目录 > 第二章 “探路”扩红筹物资——秘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