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探路”扩红筹物资——秘密准备
一切东西都带走。结果,红六军团把省保卫局的犯人、医院、兵工厂、石印机、老虎钳等修理工具以及很笨重的电台发动机等,统统都带上了,成了一支大搬家的队伍。部队的机动能力全被这些家当缠住了,前卫部队走10里,辎重队掉一二里,后继部队也跟着掉队。行军既不灵便,打仗顾虑又多,降低了领导者寻找机会打仗的决心。后来进入贵州,山高路窄,崎岖曲折,只得把带的东西逐渐扔掉。红六军团把这一情况电告了中央,但中央并未吸取经验教训。在不久中央红军西进转移时,来了一个更大的“搬家”,吃了更大的亏。

    红六军团胜利突围的消息震撼了敌人。湘桂两省军阀急调4个师的兵力后追前堵,阻止红军实施在湘桂停留的计划。红六军团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迂回转移,忽东忽西,使敌军难于琢磨。军阀何键曾哀叹:红军“时而声东击西,行踪飘忽,作圈子策略”,“我十五、六师跟踪追逐数百里,疲于奔命”。

    进入贵州后,部队作战更加困难。由于山路难行,地形不熟,贵州群众对红军不了解,甘溪一战,红六军团被截为3段,陷入了湘桂黔3省敌军24个团的包围之中。除军团参谋长李达率十七师一部继续前进,与红三军(即红二军团)一部会合外,十七师余部、十八师和军直则转战于石阡、镇远、余庆一带,陷入了险境。

    这一地区山势险峻,人烟稀少,物资奇缺。指战员们赤着脚,在悬崖峭壁和山沟密林中行军,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稀饭,饿着肚子走路打仗,历尽艰辛。在从朱家坝向南转移时,后卫五十二团遭敌包围,浴血奋战三昼夜,损失惨重。

    一天下午,主力进至石阡至镇远的敌人封锁线时,又遇强敌。湘桂之敌企图南北夹击红六军团主力。军团首长派出特务连利用夜色坚决抵抗,主力则在当地老猎户引导下,深夜从一条人迹罕至的谷涧水沟(贵州称为夹沟)通过,鱼贯向东,天亮时才冲出了夹沟,转危为安。

    从此,红六军团战胜了湘桂黔敌军的围追堵截,终于在1934年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县的木黄,和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随后召开了会师大会,实现了二、六军团的统一指挥。

    红六军团这次历时80多天的突围西征,跨越敌境5000多里,探明了沿途敌人兵力的虚实,查明了道路、民情,实现了二、六军团的会合,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起到了为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转移进行侦察和探路的作用。

    扩红军加紧生产

    1934年9月中旬的一天,干都县城北门外何屋的左厢房的卧室内,毛泽东斜倚在床上,背后垫着棉被。他脸色又黄又瘦,两眼凹陷,神情疲惫忧郁。

    这时,他正在看着一份报纸。

    突然,警卫员报告:“主席(毛泽东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故人们称他主席——作者注),有人来看你。”话音刚落,一个身材矮小、聪慧机敏的女青年已来到屋内。她就是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长、人称扩红标兵的刘英。

    “主席,身体好些吗?”刘英一进屋便关切地问候起来。

    “有得关系。疾病也和敌人一样,你强它就弱。你看,我不是战胜它了吗?”毛泽东一边热情地让刘英坐,一边叫警卫员把仅有的尚未完全成熟的两只柑子拿来切开,递给刘英半个,风趣地说:“只能吃半个。”刘英今天来看望毛主席,本来是为扩红的事来讨教的。一看毛主席十分憔悴、大病尚未痊愈的情景,想说的千言万语,一下又都咽了回去,自个儿思索起扩红的情景来:

    记得5月份,中共苏区中央局组织局主任李维汉,任命她担任于都县扩红突击队长,要她3个月内扩充红军2200人。当时,她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只用了1个半月,就扩红3000名,提前完成任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简介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目录 > 第二章 “探路”扩红筹物资——秘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