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声东击西出奇兵——“得意之笔”


    “只走路不打仗,队伍不被打垮也会被拖垮。”

    ……

    美国记者斯诺于1936年在保安采访时曾总结过,这一时期红军的损失,“真正同国民党作战的伤亡并不多,主要是由于疲劳、疾病、饥寒和部落牧民的袭击。”“走路”成了致命的问题,也成了这段时期斗争的焦点。

    这种不满情绪,不但红军战士中有,上层领导中也有,而且表现得更加尖锐、激烈,险些造成“领导危机”。林彪就是突出的一个。他在长征中指挥的红一军团是打头阵、啃硬骨头的,被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誉为“红军中年轻的鹰”,因而他和部队走的路多,吃的苦也多,情绪也最大。四渡赤水期间,他就发牢骚说:“红军尽走‘弓背路’,应该走‘弓弦’,走捷径,不然会把部队拖垮的。像毛泽东这样指挥还行?”聂荣臻曾试图说服林彪,但他不听劝告。渡金沙江之前,林彪打电话给彭德怀,要彭出来指挥,遭到彭德怀拒绝。他又亲自给党中央总负责洛甫写信,要毛泽东下台。其他中央和军委、军团领导人员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性质不同的疑虑和不满。

    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既很恼火,也深感委屈。他认为,要他下台事小,红军失败事大,必须统一全党全军的认识,才能胜利前进。

    于是,他在过了金沙江后的一路上,分头找洛甫、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以及李德等人交谈,建议到了会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5月12日晚,在会理城外铁厂村临时搭起的一个草棚里,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个“草棚会议”开得既紧张又重要。洛甫作了有关形势的报告,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胜利,阐明了运动战的战略思想。与会者看了林彪的信,都批评林彪的错误看法。彭德怀批评林彪:“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毛泽东对一手提拔起来的林彪,轻蔑地批评道:“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在这个时期直接跟敌人硬顶不行,绕点圈子,多走点路,这是必要的,也是有好处的。”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洛甫等,在会上也都旗帜鲜明地批评了林彪,支持毛泽东领导。

    会议讨论了今后的行动方针,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决定立即北上,向四川西北部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还经过讨论,任命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员,担负为全军开路的重任。

    同一天,蒋介石乘飞机“君临”昆明,与龙云等策划和部署新的“聚歼”红军的大渡河会战计划。他调集了10万中央军和五六万川军,南追北堵,妄图像70年前清军在大渡河边消灭石达开一样,让朱毛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但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太平天国,朱毛不是石达开。“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毛泽东的豪言壮语,变成了全体红军指战员的意志和行动。中央红军连走了几步险棋,使蒋介石的大渡河会战美梦终成泡影。

    从会理到大渡河2000余里,有两条路可走。红军放弃了敌人驻有重兵的大路,选择了一条蒋介石估计红军没有胆量走的崎岖小道,冒险穿越彝族区,依靠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同彝族头领小叶丹献血为盟,顺利地为红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简直把彝族区赤化了。在安顺场渡口,红一团17名勇士靠一条小船强渡大渡河成功,使渡过河的红一师和干部团组成右纵队,配合红军主力沿大渡河左岸溯江北上,抢夺天险沪定铁索桥。英勇的红四团指战员们两天急行军340里,抢在敌人之前赶到泸定。5月29日,22位突击英雄冒着枪林弹雨,夺取了泸定桥,保证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的千军万马,5月30日从这英雄的泸定桥渡过天险大渡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简介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目录 > 第五章 声东击西出奇兵——“得意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