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担任内务部长的末科秀才——谢觉哉
    笑哈哈的谢胡子

    1934年10月10日,时年52岁的谢觉哉跟随中央红军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他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被称为“长征四老”,编在红星纵队的干部休养连。

    这是一支特殊的连队,他们中间有文学家,有艺术家,还有政府管理的行家里手。用保卫局长邓发的话讲,“这些人都是革命队伍里的宝贝疙瘩”。

    为了照顾年老体弱的同志,红军总部特别从各单位抽调了一些身强体壮、全副武装的小伙子来担任班、排、连长。

    长征开始时,谢老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秘书长兼内务部部长。看到左倾盲动主义对中国革命带来的严重危害,谢老对党的命运、革命的前途充满了忧虑。惨烈的湘江之战,中央红军主力从8万多人损失到了3万余人。

    毛泽东当时曾十分痛心而又倍加愤懑地对谢老说:“在中央苏区,拼命主义拼掉了几万人;出来,逃跑主义又逃掉了几万人,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对比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眼下的失败,谢老像广大红军将士一样,强烈要求由毛泽东来重新指挥和领导红军。

    遵义会议召开时,谢老因为患疟疾正在楼下打摆子,听说会议上纠正了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一下子如闻春雷,霍然而起,激动地连连说:“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事情好办了。”长征初期,少数人对革命前途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极个别人甚至离开了革命队伍。谢老忧虑党和红军的前途,但他从来都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

    长征途中,许多重要文件和珍贵资料因为背不动而销毁了,唯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的印章,他却始终随身携带,爬雪山、过草地时,他还用红绸子把印章系好挂在脖子上,贴身藏在胸前,直至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他总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印章是红色政权的象征,将来还用得着。

    由于岁月的磨难,谢老的头发和胡子很早就花白了,容颜也显得十分苍老,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许多,就连毛泽东都亲切地称他为“谢胡子”。

    谢胡子天性乐观,总是笑呵呵的,行军时拄着棍子,有节奏地迈着步子。休息的时候,他常常和小伙子们一起半躺半坐地睡着,一边理着胡子,一边小声地给大家讲故事,鼓励大家在困难中要看到希望,看到光明。

    有一天晚上到了宿营地,大家又围坐在篝火旁听谢老讲故事。他讲起了李自成。讲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武装几次几乎全军覆没,又如何重新拉起队伍,最后终于打进了北京城。他告诉大家,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就是要能吃苦,要克服困难……

    这时,一个同志突然问道:“谢胡子,听说你是前清的最末一科秀才,能给我们讲讲吗?”这是谢老十分不愿提及的一段往事,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父母在,决不干这事”。那时谢老只有21岁,虽然他十分痛恨腐朽的科举制度,但碍于“父道尊严”,不得已参加了科举考试。中秀才的“喜讯”曾轰动了他的家乡,因为这是明清以来,谢家祖上没有过的事。然而年轻的谢觉哉对此却颇不以为然,并且在后来还无情地鞭挞了自己的这段经历。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倒票何能赎出身,居然衣顶拜乡邻。未能冲破尘罗网,我亦人。”尽管谢老不愿提及,但同志问起了,他也就简单地谈了谈他年轻时的这段经历,不过他着重谈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危害。

    长征途中,前有顽敌,后有追兵,天上还有敌机轰炸。有一天,队伍在一个山上停下来休息,几位老人围坐在一个小山坡上,趁机召开一个小型会议。

    突然,天空传来了“嗡嗡”的飞机声,谢老他们抬头一看,只见一架敌机在空中耀武扬威地盘旋着。一开始想躲,但环顾四周,除了满山坡的野草,竟连一颗树都看不到,于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简介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目录 > 第四章 担任内务部长的末科秀才——谢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