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被监禁的中央“来客”——廖承志
    戴手铐的“秘书长”

    廖承志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但在长征开始的时候,他已被张国焘开除了党籍,并被抓了起来。说起罪名来,十分荒唐可笑:就因为其父廖仲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其母何香凝曾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且不说廖、何二老均是国民党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即使廖承志真有什么不好的家庭背景,这和他本人参加革命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张国焘不糊涂,这不过是他排除异己的一种手段!

    廖承志1933年3月从上海国民党监狱被营救出来后,于该年8月受中共中央的派遣,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红军不久,就赶上了粉碎刘湘的“六路围攻”,随即就被任命为方面军总政治部的秘书长。

    这时,廖承志才26岁。他能写会画,知识渊博,才思敏捷,是个出色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不论工作多么困难,环境多么艰苦,只要有他在,那里的工作、生活就会朝气蓬勃,非常活跃。张国焘看到廖承志才华出众,年轻有为,就有意将他调到身边工作。

    1934年8月粉碎“六路围攻”战役结束不久,廖承志被张国焘以为他写文章的名义,直接调走了。张是要让廖做他的御用文人。可是廖承志看不惯张国焘的军阀主义和家长制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两人常生龃龉,从此埋下了祸根。一次,他碰见了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就忧心忡忡地对他说:“恐怕我不能再回总政同你一道工作了。”

    同年10月,在廖承志参加川陕根据地第四次党代表大会时,被张国焘下令抓了起来。

    廖承志被逮捕,是川陕苏区知识分子干部被迫害的一个缩影。川陕苏区建立以后,为了加强根据地党和红军的建设,中共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向苏区派遣了大批知识分子干部,其中有不少是留学苏联的。张国焘一心要把川陕苏区建成他自己的独立王国,他知道这些知识分子干部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张国焘便借口“肃反”,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这些干部几乎杀光。由于张国焘残酷地杀害知识分子干部,造成了军地干部的文化程度极低。在红四方面军中,除了总部干部如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傅钟、李特、黄超、张琴秋等极少数知识分子外,军以下干部几乎是清一色的工农干部,有些师团干部,斗大的字也认不得几个,受领任务,全凭记忆。一位作战很勇敢的师长,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在签收文件时,只好划圆圈。这种左倾愚民政策,使川陕苏区成了名符其实的“文盲区”。

    和廖承志一起被抓的还有胡底。胡底也是中共中央派来的,当年曾和李克农、钱壮飞一起对保卫上海党中央的安全作出过决定性的贡献。胡底被抓起后不久即被张国焘下令秘密杀害了,而廖承志则和罗世文、朱光等一起遭到了长期监禁。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之后,廖承志戴着手铐踏上了前途莫测、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救命的“手艺”

    那么多知识分子干部都被杀害了,廖承志为什么给留了活口呢?并不是张国焘不想杀他。只因为他能画宣传画,能编壁报,张国焘才让他戴着手铐参加了长征。真是救命的“手艺”!看来张国焘还是十分实用主义的。

    的确是这样。廖承志在被关押的近两年期间,不论翻雪山、过草地多么艰苦,不管饥寒交迫怎样严酷地折磨,他都保持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了对党忠贞不渝的情操,时时处处以革命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努力为革命多做些工作。由于他会写会画,有时部队开大会需要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像,他就出来画好;需要大标语,他就出来写好,任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简介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目录 > 第九章 被监禁的中央“来客”——廖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