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咱们要成为有知识的军队——学习文化


    这时候,连长来了。

    “啊呀,徐老,您来了!”连长连忙向老人敬礼。然后向大家介绍:“这是我们红军的教育家、中华苏维埃人民教育委员会副委员长徐特立同志,他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

    回到红军总部后,徐特立立即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遵义城图书馆、学校的藏书以及主人不在的各家的藏书都封存起来。

    下一步必须找一个可靠的人,把这些图书集中起来保管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呀!

    “红军之友社”的余选华向徐老推荐了遵义教育界的赵廼康先生。他说:“赵先生古诗文的造诣很深,独自完成了《续遵义府志》,长期从事教学,从未涉足官场。”

    “好,就委托他保存图书。”徐老拍板了。

    余选华忙说:“我去叫他来。”“不,我去拜访他。”赵廼康先生见红军老人徐特立亲自登门拜访,十分惊奇,急忙说:“不敢当,不敢当!”彼此寒暄问好后,两人一见如故,彼此详细交谈了遵义地区的文化教育情况和风土人情。

    徐老向赵先生建议说:“遵义的书多,有的书很珍贵,像郑珍、莫友芝先生编的《遵义府志》,黎纯斋先生编的《古逸丛书》,有的书世上很少见到。希望先生都收集起来,妥为保存。”

    赵先生连忙说:“诚蒙徐老信任,老夫一定尽力。不过,我家地方小,又潮湿,都收来恐怕放不下。”“我家旁边的文庙,里面宽敞,离我家又近,便于照料。”

    “好,就照先生的意思办。”遵义的图书就是这样被保存了下来。

    “看后背”学文化

    扎西会议后,红军乘敌军兵力集中在川南而黔北空虚之际,掉头转向贵州,回师攻占遵义。

    部队从扎西出发后,一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尽是崎岖山路、羊肠小道,队伍只能成一路纵队前进。

    张闻天站在山坡上,战士一个又一个从他跟前穿过。这些战士穿着破旧的军装,戴着钉有红星的八角帽,穿着草鞋,扛着枪,背着背包和粮食。他们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多好的战士啊!”望着一个个远去战士的身影,张闻天十分感慨地说。

    他们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革命的种子,将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张闻天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

    在一个名叫“鸡鸣三省”的地方(现为云南威信县水田寨乡),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分工,决定他代替博古(秦邦宪)负总的责任。这副担子该有多重啊!

    张闻天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不会指挥打仗。要论行军打仗,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都是身经百仗的战将。但是搞宣传、讲理论、教文化,他又是内行。

    “必须设法提高红军的政治文化水平。”张闻天想。

    他想起过去有的团长、师长没有文化,不会写作战文书,不会写战斗简报,下命令只能由通讯员传达,后来办了红军大学,这些人有了文化,军事指挥能力也提高了。

    可是营以下干部还有不少人是文盲,战士中文盲更多。现在形势紧张,坐下来学文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行军中能不能学文化呢?

    张闻天皱着眉头深思着。战士一个接一个地从他眼皮底下走过。每个战士之间相距1米左右,后面的战士双眼紧盯着前面战士的背。

    如果在前面战士后背上挂一块布,上面写着字,后面的战士不是可以一面走路,一面识字学文化了吗?

    张闻天叫住了这个团的政委,对他说:“现在道路狭窄,战士走路腿脚很辛苦,但脑子闲着,能不能一面行军一面学文化?”“一面行军一面学文化?”团政委睁大眼睛,怎么也不明白。

    “就是采取‘看后背’学文化的方式,在战士后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简介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目录 > 第八章 咱们要成为有知识的军队——学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