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宇宙大厦的“砖块”
    1.原子赞美曲

    在辽阔无际的宇宙中,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大海中的一颗砂粒。我们站在这颗“砂粒”上瞭望这宇宙大厦的苍穹,不禁为它的宏伟和深邃而感慨万分!

    那么,宇宙大厦是怎样构成的?有没有构成宇宙大厦的最小“砖块”?

    20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公元前6世纪,这个具有深奥哲学意义的问题最早由古希腊思想家留基波提了出来,随后,留基波的学生、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继承和发展了他老师的思想,提出了原子论。他们认为原子是最微小的、既不可入又不可分的物质微粒,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于原子的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就构成了宇宙间千变万化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古罗马诗人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曾用诗赞美了原子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许多事物的原子各式各样

    自无限的远古以来

    就被撞击所骚扰

    并且由于自己的重量而运动着

    经常不断地被带动飘荡

    以一切的方式互相遇合在一起

    并且尝试过由于它们的互相结合

    而能够创造出来每一样东西

    后来,由于亚里士多德元素观的流行,古希腊罗马的原子论沉寂下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在许多哲学家的倡导下,古代的原子论又开始复活。试图从哲学观点研究化学的玻意耳在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的同时,从大量的自然现象出发,提出了物质的微粒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无数细小致密的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其实,这正是古代原子论的翻版。后来,大科学家牛顿(1642-1727)继承了玻意耳的学说,发展了“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思想。

    自古希腊以来的原子论基本上是一种哲学性的推测,而没有确凿的实验根据。19世纪初期,英国科学家道耳顿(1766-1844)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终于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从此,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原子

    王国的狩猎人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到了,道耳顿买了一双长袜作为礼物送给了母亲。不料,母亲看到这双红色的长袜有点不高兴。原来,道耳顿的母亲是一个贵格教徒,禁忌红色。道耳顿见状,赶忙解释说:“妈妈,难道这深蓝色的长袜不正适合穿去做礼拜吗?”

    “什么?”母亲听了,大吃一惊,说:“它是和樱桃一样红呀,你怎么说成是深蓝色的!”

    道耳顿迷惑不解了。后来,他发现自己是个色盲患者,并且首先研究了这一生理缺陷。道耳顿终生所看到的绝非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是仅有几种颜色构成的一个单调的世界。常人所看见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道耳顿踏上了寻找真实世界的征途。

    道耳顿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逐日记录天气情况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他科学生涯的终点。他一生竟做了近2万次的气象观测,并且发表了一系列气象学方面的调查研究文章。气象观测又引起了他对气体成分的研究,导致了著名的气体分压定律的发现。

    道耳顿在青年时代就熟读了牛顿和拉瓦锡的著作,受到了原子论和新的元素观的熏陶,逐渐将他广泛的科学兴趣集中到化学方面来,并企图将牛顿的原子论移植到这门还不成熟的学科中。

    道耳顿通过认真细致的化学分析,研究了许多地区的空气组成,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地的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氮、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的无数个微小颗粒混合起来的,各种成分的气体粒子大小各异,他把这些小颗粒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自然观纵横谈简介 >自然观纵横谈目录 > 三、宇宙大厦的“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