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科学家-哲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玻尔等
一幅住宅图画,从其中一石一树都看得出这位11岁的小作者的认真细致,更令人惊奇的是画中篱笆桩柱数目竟与实际数目一根不差!他1903年进哥本哈根大学主修物理。他首先填写的选修课是哲学和逻辑。1911年26岁的玻尔获得博士学位。他以他的原子模型理论而获得19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哥本哈根创建并领导了物理学界赫赫有名的哥本哈根学派。该学派中有许多年轻科学家如海森堡、狄拉克、泡利等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哥本哈根流行这样一首歌:“伟大人物尼尔斯•玻尔,从一切虚假的足迹里认出正确的道路。”
玻尔在《原子论和自然的描述》一书中向人们展示了他的以互补原理为基础的自然观和哲学观。玻尔认为,人们在从事对某客观对象的观察时,观察者、观察仪器同客观对象之间必定有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的存在就使观察者不可能达到对客观对象作确切的状态或因果性描述。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是互补的。他认为微观粒子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是互补的。这就是他的互补原理。
玻尔还把这种观点应用到其他科学领域中。生物学中的机械论与有机论是互补的;哲学中如物质和精神、客观和主观、理性与感情都是互补的;人生本身也是互补的,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的确,玻尔的互补哲学为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全盘接受。据说,韦斯考普曾用互补观点分析某个物理问题,开始想不通,后来豁然开朗,于是他喊道:“玻尔永远胜利!”罗森菲耳德则呼吁:“是我们奋起应战,来把今日之梦变为明日之现实的时候了。感谢玻尔,他使我们的科学视野和哲学视野得到了惊人的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