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白马湖春秋
笼,势比登天还难。这点他早就意识到了,在给俞平伯的信中,他曾这样表白道:
我们现在自己得赶紧明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将来,我们的世界,只是这么一个小小圈子。要想跳过它,除非在梦中,在醉后,在疯狂时而已——一言以蔽之,莫想,莫想!①
这是一时代知识份子苦闷的呼声!他们的思考是深刻的,他们有憧憬、有愿望、有要求,但他们的知识与智慧,却不能为他们的翅膀增添一份力量,以便突出局囿他们灵魂的囚牢而翱翔太空,最后都只有颓然陷入生活的泥淖,辗转跋徨。
朱自清对白马湖腻透了,他的心情冷漠而孤清,这五年奔波于各地的教书生活,他也受够了,他决意要走,要离开这令人生厌的教育界。二月间,他给俞平伯去信:我颇想脱离教育界,在商务觅事,不知如何?也想到北京去,因前在北京实在太苦了,直是住了那些年,很想再去领略一回。如有相当机会,当乞为我留意。三月间,他又给俞平伯去信:弟倾颇思入商务,圣陶兄于五六月间试为之。但弟亦未决。弟实觉教育事业,徒受气而不能受益,故颇倦之。兄谓入商务(若能)适否?
毕业考试后的一天,有几个学生一道去看朱自清。他刚在写作,见到学生便放下笔来说道:“你们要离开这里了,我也要走了。”
“你到那里去呢?”同学问。
“我还想好好读几本书,找一个能自学的地方。”朱自清回答道。
“这里不是顶幽静吗?图书馆里也藏有许多书。”同学说,他们实在不愿意他离开。朱自清苦笑笑,答道:“清静是清静,但我想读的书很少。”
同学们又问道:“那么你想到哪里去呢?”
“我想到商务印书馆去。”朱自清语气坚定地说:“只要有书读,报酬、职位在所不计。”
一个偶然机会,使命运之轮开始创新的运转。
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没有联系上,俞平伯介绍他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授。
暑期过后,他把一家五口留在白马湖,一个人匆匆地赶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