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五堵墙”
。”他曾向工人读者发出号召:“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古今中外,一切有作为、有学问、有建树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不是喜欢读书的人,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铁匠家庭里,只读过两年小学。他12岁时就去卖报。他感到很奇怪:人们为什么不买白纸,却要花钱去买这印满了字的纸,而且居然对它看得津津有味?于是,法拉第也想看懂那些白纸上的字,便开始顽强地自学。14岁时,他进印刷厂当订书徒工,一边订书,一边跟书交上了朋友。有一次,他读了一本《关于化学的对话》,对化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照着书里讲的办法,做起了化学试验,从此入了迷。后来,他又仔细研读了《实验化学》和《大英百科全书》,并利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书中的资料,还自己配上插图。不久,英国大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他,招他为助手,培养他成了卓越的科学家。
美国电学家富兰克林,也只读过两年小学,12岁到印刷厂当徒工。他从阅读他印刷的书、报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逐渐地进入科学之门。他在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之后,曾经感慨地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小时候就是个读书迷。有人曾到他的母校——福州英华中学的图书馆作过调查,发现许多图书的借阅卡片上面都有陈景润的签名。从他读过的《微积分学》、《高等代数引论》、《实用力学》等书上可以看出,陈景润早在中学时代就爱上大学的数学课程了。
至于革命导师勤奋读书的事迹,那更是感人的。马克思在写《资本论》过程中,阅读了1500多种书,也博览数学、化学、语言学等方面的书籍,并且造诣很深。有一次,他生病了,不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还坚持阅读了许多生物学的书。他女儿要他说出他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他说了一句拉丁谚语:“关于人类的事物我都要知道。”
这许许多多的事例都在告诉我们,读书可以明理、读书使人成材。要想成为社会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人,读书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如果说,书籍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话,那么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就是电视了。人们与电视的接触程度,可以通过人们花费在 电视机前的时间来衡量。美国197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98%的美国家庭有电视机,平均每天有7小时开着,也就是每年在2500个小时以上,相当于100多个整天整夜。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10年就等于整整三年在看电视。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年轻的美国人在他们上高中三年级时,每人看电视所占用的时间,比他们在学校、玩耍或者是除睡眠之外的其他任何活动的时间都要多。近些年,随着电视在我国城乡的普及,中国人接触电视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据1989年的《中国新闻年鉴》统计,天天接触电视的观众占电视观众总数的50%,极少接触电视(每月少于一次)的观众只占电视观众的2%。电视已变成了现代家庭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抗拒的影响,因此有人称之为“袖珍巨人”。电视的出现虽然只有不长的历史,却已经改变了人们吃饭、睡眠和交谈的方式,在决定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恶棍、善良与邪恶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影响已远远胜过了其他传播工具的影响。电视之所以对人、特别是青少年有强烈的吸引力,这是电视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任何电视节目都有共同的特点,即有声有像、通俗逼真,就像生活中的真人真物,而且看电视不像读书刊那样受文化程度的限制,符合儿童和青少年接受力强、活动面广、求知欲盛、长于形象思维等特点。因此,电视节目不仅在客观上,而且也在主观上成为人们认识生活、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和吸取经验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