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陨星的研究说明了什么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陨星,是指质量大的流星在大气层中没有完全烧掉而落到地面上的物质。1975年3月8日,在我国吉林地区降落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场陨石雨。我国科学工作者使用电子计算机、电子显微镜、爱克斯射线衍射仪、质谱仪、电子探针等现代化设备进行研究,成功地提出了吉林陨石从太阳星云中凝聚、聚集、形成母体、热变质过程、冲击变质、母体分裂以及陨落的形成和演化的模式,等等。解开了陨星的秘密,揭示了陨星的规律。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陨星呢?
陨星的出现是一个自然现象。人们之所以研究它,是由于探索宇宙奥秘和发展生产的需要。陨星横跨浩瀚的空间,以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经过高温的灼烧、爆炸,最后落地,它是宇宙的珍贵标本,也是记录各种宇宙信息的“自动记录仪”和“宇宙飞行器”。研究它,对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探索新元素和“基本粒子”提供可贵材料;为研究空间飞行,人造卫星等重返大气层时轨道的选择及其外表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提供重要参考数据;为人工地震及冲击变质作用的研究提供有用资料;某些陨石中有机分子的存在,为探索太阳系无机物向有机物转变的过程以及生命起源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这次吉林陨石雨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破除迷信方面起了重大作用。陨石研究说明了什么呢?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用于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研究陨石现象,就是为了把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发挥它的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在前面讲过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然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后,认识的目的和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呢?认识是不是就到此为止呢?不是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是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而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还包括第二个阶段,就是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当中接受检验。这个过程就是认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首先就是为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说:“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92页)人们研究陨石,就是为了探究宇宙空间的奥秘,为人类社会能够更好地利用宇宙空间提供理论依据。同样地,人们搞科学实验,研究原子能,就是为了开发新能源,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造福于人类。
如果有了科学的理论,不运用到实践中去改造客观世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例如,飞机设计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飞机图样,只有在实践中按设计要求生产各种零部件,才能装配出完整的飞机;飞机试飞成功了,设计师设计图样的目的才能达到。如果有了飞机设计图样,并不投入生产,那么图样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自然科学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发现、发明和突破,几乎都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
19世纪末,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律,曾预言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十几种新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后来一些科学家相继发现了这些新元素,和门捷列夫的预言基本吻合。新元素的发现可以说是在门捷列夫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实现的。其他如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狄拉克预言正电子的存在等等,都说明了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