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论证中的诡辩术
——引言——
逻辑证明简称“论证”,它是引用其他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组成的。
论题就是其真实性需要加以论证的判断。论题是论证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它回答的是“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是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论据是论题的基础,它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论证方式是论题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从论据推出论题的推理形式。论证方式是论证的纽带,它回答的是“怎样论证”的问题。
为了保证论证的正确性,逻辑学总结了人类在长期的论证思维中的经验教训,制定了论证的规则,即关于论题的规则、关于论据的规则和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遵守这些规则是作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违反了这些规则,论证一定是错误的。
诡辩论者违反论证规则的诡辩手法主要有:转移论点;论据虚假;论式错误;预期理由;循环论证;以相对为绝对;以及抽象议论,回避要害,等等。
——实例分析——
01 人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斗争
有人发表了这样一段议论: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而斗争。人们不管做什么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为了自己的生活。为别人劳动是为了得到别人为他自己相同的劳动。不是吗?工人工作是为了领取工资而生活,农民种田是为了自己穿衣吃饭,作家写书给人看是为了领取稿费诚然,有像雷锋这样一心为人民着想的人,有像一些科学家那样为了人类幸福而忘我工作的人。但这样的人也必须有自己能够生存的基础,也就是说,他们首先得为自己的生存而劳动,否则连他自己都不能生存,又怎么能为别人呢?
这段议论开始提出的论题是“人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而斗争”,但实际论证的却是另外一个论题:“人只有得到了生存才能为别人服务。”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论题。原论题表述的是人生的目的,是对人生的看法,是一种不正确的人生观;后一个论题表述的是人赖以生活的基础,是人们的生活条件,是生理上的需要。议论者把二者混为一谈,用对后一个论题的论证取代了对前一个论题的论证,违反了“在同一论证过程中,论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的规则,犯了“偷换论题”的诡辩错误。
02 王顾左右而言他
史书《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若您的一位大臣要到楚国去,临行前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看,可是当他从楚国回来时,见到他的妻子儿女正在受冻挨饿。对待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齐宣王十分痛快地回答:和他绝交!孟子又问:假若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该怎么办呢?齐宣王又十分干脆地回答:罢他的官!孟子再问:假若一个国君把国家管理得乱七八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这时就不那么痛快和干脆了,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即先是左看看,右望望,接着讲了一些别的事情。
这个故事中,齐宣王对孟子提出的前两个问题没有在意,因而直截了当地作了回答。当孟子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时,他才领悟到这是冲着他来的。他该怎么回答呢?按照齐宣王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合乎逻辑的答案只能是:这样的国君应该废黜掉,但这是他不能接受的。于是,他对最后一个问题避而不答,就中途岔开话题去讲别的事情了。从逻辑上看,齐宣王是有意地玩弄转移论题的诡辩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讨论某一问题时,发现如果继续深入下去会对自己不利,就想方设法把话题岔开,以摆脱可能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