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若干国家军事战略
,从对付单一威胁转向对付多种威胁。经过调整以后," 多向防御" 战略取代了" 单向防御" 战略,重点是防范来自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威胁;" 严格足够" 的核战略取代了" 以弱慑强" 的核战略;在坚持核威慑的前提下,将核打击目标由城市逐步改为有选择的军事目标;以远距离快速干涉为重点的作战方针取代了本土防御,以便在" 国门之前已无敌人" 的情况下及时处理远离本土的危机。90年代初以来,法国还积极推动独立于北约组织的欧洲联合防务,主张西欧联盟成为欧洲联盟的防务机构,开始组建象征性的欧洲部队,同时努力协调与北约组织的关系。法国防务政策和军事战略的调整仍在进行中。

    (4)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大规模的国内革命战争。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进入和平建设的时期。在长达22年的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中,形成了以人民战争理论为核心的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思想出现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产生于使用相对落后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进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在当代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和弱小国家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但经济落后,长期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提出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争取在相对和缓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经济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6年3 月,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确定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制定这项方针的目的,是有效地防御外来侵略。它要求:在平时,加强战争准备,采取积极措施制止或推迟战争的爆发;战争一旦到来,就以持久的人民战争,打破敌方的速决企图,以积极的作战行动,逐步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以便尽早转入战略反攻,并发展为战略进攻,彻底打败敌人。

    此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在防御方向、作战形式等方面都有变化和发展,而" 积极防御" 作为一个完整的战略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在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仍然把人民战争的理论作为现代条件下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根本指针。

    从5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研制成功原子弹,1966年研制成功中程弹道导弹,1970年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作为拥有独立战略核力量的少数国家之一,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就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扩大和中苏关系恶化,特别是60年代末中苏之间发生边境冲突以后,中国提出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全国一度处于应付大战的直接威胁的临战状态,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长远的国防建设产生严重影响。

    70年代末以后,中国对世界形势作出新的判断。中国认为: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能够毁灭对方的军事力量,处于均势,但都不拥有绝对优势;世界上和平的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不断增长;因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发生世界战争是可能的,在一定条件下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除了为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做必要的准备以外,还要建设威慑力量以遏制战争,推迟战争,争取避免大的战争和重视为各种局部战争、军事冲突做准备。根据这种判断,在邓小平推动下,中国在1985年提出进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从应付大战直接威胁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2.若干国家军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