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毛泽东、彭德怀考虑,经过充分准备根本解决朝鲜问题
上,李奇微平均后撤60英里,美军在“汉城这个重要的政治基地……连同仁川补给基地”全部丢失。李奇微还能经受得住中国军队的再一次进攻吗?华盛顿当局感到“心中无数”。

    于是,1951年1月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拒绝了麦克阿瑟的报复主张,再次指示麦克阿瑟:“组织梯次阵地实施防御,在优先考虑你部队的安全和保卫日本的基本任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杀伤在朝鲜的敌军。一旦你判明必须撤退才能避免人员和物资的严重损失时,就从朝鲜撤往日本。”1月12日,杜鲁门在给麦克阿瑟的信中,也表明了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让他坚持在朝鲜作战;另一方面又让他保证第8集团军的安全以用于保卫日本。究竟何去何从?杜鲁门同样心中无数。为了掌握朝鲜战场的第一手材料,杜鲁门批准派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和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前往朝鲜。

    这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方面,由于连续取得3次战役的胜利,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又将其从三八线打回到三七线附近地区。在部队中,甚至高级指挥员中,不但刚入朝时能不能打的顾虑早已消失,而且较普遍地产生了一种轻敌速胜的心理,认为美国人也不经打,朝鲜战争很快就能胜利结束,“从北到南,一推就完”,用完一管牙膏就可胜利回国。与此同时,苏联驻朝鲜的军事顾问和朝鲜劳动党内部,也产生了这种情绪,认为可以一鼓作气把美国人赶下海去。苏联驻朝鲜的军事顾问,甚至当面指责彭德怀:打了胜仗为什么不追击?世界上哪有这种打法?

    然而,彭德怀却头脑清醒,早在1950年12月中旬,毛泽东决定越过三八线打第三次战役时,他就针对开始萌芽的速胜思想指出:“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政治上,敌马上放弃朝鲜,对帝国主义阵营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如果再吃一两个败仗,可能退守釜山、仁川、群山等桥头阵地,也不会马上撤出朝鲜。”对此,毛泽东表示赞成,他在21日给彭德怀的复电中指出:“你对敌情的估计是正确的。必须作长期打算。”在26日给彭德怀和朴一禹的电报中进一步指出:“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在29日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还告知“菲里波夫同志对志愿军的领导认为是正确的,他批评了许多错误的议论,他了解朝鲜作战中的困难,他自动提议增加汽车二千辆,解决你们的困难问题”。

    在第三次战役解放汉城时,彭德怀对北京燃放鞭炮,热烈庆祝,表示不满。他说,假如以后因战争需要,我们又撤离汉城怎么办?《人民日报》发表《祝汉城光复》的社论中提出:“前进!向大田前进!向大邱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朝鲜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彭德怀对此持有保留。他认为虽然前3次战役打得较顺利,但并未消灭美军的重兵集团,敌军仍然占有武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况且志愿军伤亡减员已达10万人,后勤运输极为困难,必须经过长期的作战,才能胜利。

    尽管如此,当时从志愿军总部到中共中央,对朝鲜战争发展形势的估计都有了变化。确实,志愿军入朝后作战发展如此顺利,战场形势发展如此之快,这是中共中央在决策出兵时没有料想到的。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以及帝国主义阵营的失败情绪和美国当局的犹豫不决,如果战争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根本解决朝鲜问题似乎有了可能。因此,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曾设想,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经过几次战役,根本解决朝鲜问题。也就是设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简介 >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目录 > 二、毛泽东、彭德怀考虑,经过充分准备根本解决朝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