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平南唐太祖班师 赏战功二王惧罪
太祖之明哲大度,今因二弟不发兵粮问候一言,固属他无君之心,不敬兄,不念手足,是理之非者。但事已既往,不必再言。公子三至,光义惧罪。有为烛影摇红之事,复多一疑。且后光义登基后,号为太宗。至征伐太原,未行赐赏,王子赵德昭请叔太宗行赏于臣下武功,至太宗多疑。在太原中军,时闻谗言,德昭思为帝,自立以继父太祖之说。太宗闻而忌之。后班师见德昭请旨行赏将士军,太宗即变色,曰:“朕且未行赏,待汝为君时再赏之。”斯时德昭请行赏战功,乃国家所当行正务。德昭无乃爱重战功兵将,以奖功为国之心。不意太宗多疑而变颜以恶应之。是至德昭自觉惭惧忧愤自缢,不得其死,亦一疑字。是不论君臣、父子、兄弟,一疑字不忍不省,未有不做出相仇失欢失爱,而相祸危之思也。复至德芳、光美二王皆不得其死。现太宗之立心亦见险矣。
只奈何杜太后以妇人之见,命太祖曰:“天下须儿马上辛劳所得,然汝弟兄三人均同手足,倘儿亡,然后将大位传与光义。待光义后,传之光美。待光美后,传回汝子德昭。儿且准依。”当日太祖乃系胸襟大度帝王,一闻母命,唯唯准依。后果至太祖病重不起时,依杜太后命,犹曰:“光义此事好为当为之。”是托以江山之语。不料光义入问太祖之病,烛影之下,遂报宋太祖驾崩,是诚千古疑案也。为父开基,本当嫡子继立。缘因妇人不知大节,以兄弟手足亲情而疏间其父子。传德昭出于礼之大典,然而太祖依着太后之请,将位传之弟光义。而光义应当百年后以太祖之心为心,复当依命传之光美,后光美不愿为君,即当传回御侄德昭。方见公天下之心,方不负太祖依母命以存友爱。奈何光义于赵普一奸诮之言,遂公然传之己子。是上负太后、太祖之心,下干臣民日后之义。是君臣原其心一私于己,不以太祖为念,一心迎媚要君以固足位,是其君臣罪之难辞其责也。
住说宋太祖自从平伏南唐班师之月,又值太皇太后寿诞佳辰八旬之一。太祖吩咐传旨王子、王孙、妃后、文武王亲、大臣与太后庆祝千秋。王亲国戚文武纷纷送献仪礼祝。天子大排御宴,文武百官皆赐赏。是日君臣畅叙庆闹纷繁,各宫皇后娘娘下及妃嫔一般兴祝开筵,一连三天。高王爷是当今国戚,少不免一家王姑及刘夫人同进内宫上寿。杜太后见女儿及甥媳全来,不胜老人喜悦,留宫一月,方放他婆媳回王府。
闲言少叙,一日杜太后对王儿赵太祖言:“吾儿虽然马上十八年辛劳,方得今日位登九五。但汝弟兄三人皆同一脉,倘百年后,可将大位传之弟光义,及光义后,传之光美,光美复传王孙德昭。娘觉得富贵相同,手足共沾,未知吾儿意见若何?”太祖一想,此位不过因循无心而得之,自黄袍加身,是众将作成耳。今为一家相传,何人不可?况弟兄非比别姓,有何干碍?遂满口诺承。杜太后深喜王儿笃于友爱,一诺而弟、娘心安矣。不知太祖何日传位?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