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与暴利共存的温商
炒黄金”的现象。过去的投资客购买黄金,以“克”为计量单位,而温州投资则论“斤”买,黄金投资额从几百万到上千万,都大有其人。

    有暴利必有温商,“眼疾手快,胆大心细”的温商总是能在各种热门暴利行业留下自己的足迹。国企资源,敢于开发;黄金储备,一掷千金;而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物资在特殊的环境下,也成为温州炒作团的“掌中之物”。

    晋朝时,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食不果腹,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将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这个回答足以让人啼笑皆非。

    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走了千余年之后,晋惠帝的建议得到了人们的响应:菜价太贵,我们已经开始吃肉了!

    从2010年春节以后,人们就开始感觉身边的生活用品价格悄悄抬头。尤其进入5月份以来,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更是“接力”高涨。

    在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蒜疯子,姜傻子”的谚语,蒜和姜这两种农产品价格多变,波动剧烈。本来,价格的变化不足为奇,但无论价格如何多变,波动如何剧烈,仍旧有一定的上下限。如果冲破底线,大蒜的价格超过猪肉,就表明进入了一个非正常状态。

    高涨的蒜价让市民望“蒜”兴叹,也让农户和中小批发商惨淡经营,他们都不可能是“蒜你狠”的得益者。然而,在盘溪的某市场上,一位“2000万先生”的故事,却令众多中小批发商羡慕不已。2009年,盘溪市场一位大户大量吃进大蒜,低吸高抛,一年时间内就“揽金”2000万元。

    对于这则故事,盘溪市场众多大蒜经营户表示确有此事:“人家是温州来的,那获取信息的渠道、资金的实力,可不是咱们这些小户比得了!”

    无独有偶,在中国大蒜之乡山东金乡县,还有一个通过收蒜获利过亿元的“传说”。一位同样来自温州的吴姓老板,在2009年收购了8000万元的大蒜,当时最高收购价在1.5元/千克左右,收购之后储藏在金乡租来的冷库中。此后,虽然不知道他出手大蒜的价格如何,但以4元/千克这样不算高的价格计算,其获利也在亿元以上。

    的确,在大蒜为时一年左右的涨价周期中,真正大赚特赚的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庄家大户”。一位获利颇丰的蔬菜批发商表示,自己20多年辛苦积攒下的几百万,在这轮行情中根本摆不上台面,包括“2000万先生”,也只能算作入门级的炒家,“这么疯的行情,没几个亿根本撬不动,真正的炒家哪会蹲在农贸市场里?”

    土豆、大蒜、生姜、绿豆等一个一个轮番高涨。甚至一度,大蒜价格超过猪肉,居高不下。在“蒜你狠”、“逗你玩”等现象的背后,温州商人的身影屡见不鲜。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调查显示,有超过亿元温州游资进入北方大蒜市场,这还只是官方的数据。甚至诸如大蒜胶囊之类的蒜制品都成为礼品市场的主要组成。这种现象也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大蒜具有杀菌排毒等功能,因而也一度走热,在那时就有温州资本进入。

    几乎每一次市场动态的出现,每一回市场行情的涨幅,温商都不甘心做旁观者,因此外界也总是把温州民间资本视为中国民间资本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房产、黄金、农产品、中药等等,温州民营都见“机”行事,“机”不择食。这些投资行为中,聚集着众多女性,她们被称为“太太团”。富足的太太们在炒作市场、疯狂投资之余,依然有大量的剩余资金与时间。“太太赌博团”在温州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不论是民资入驻国企的豪气干云天,还是大蒜市场的短期游击战,抑或是挑战法律底线的“太太赌博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简介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目录 > 第一章 与暴利共存的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