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资”生万“恶”
全国各地创办了3万家工业企业、500个商品交易市场,温州的资本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方面,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的银行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贷款的要求——数额不定、周期灵活、临时性强。这必然促使民间借贷的兴盛。

    民间借贷是一个灰色金融区,温州人依靠血缘和各种裙带关系来发生借贷,少有抵押或担保,而是凭信用来进行约束。同时,民间借贷的利息非常高,但通常因为关系太亲近的缘故而无法兑现。因此,作为第三方的地下钱庄就有了存在的必然。

    当民间借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组织的“地下钱庄”便无法遏制地膨胀起来。地下钱庄给予单个的放贷人的月息一般为20%到30%,给钱庄的放贷基本月利息起点则为50%,甚至高达100%。疯狂的时候,地下钱庄为了最大可能地吸纳资金,向放贷人承诺的年利息回报达40%到200%,那么贷款人要付出的利息便可想而知。高不可攀的利息回报吸引更多的人来放贷,但也为钱庄的资金回笼迅速增大了风险。

    地下钱庄的借贷关系没有得到政府认可,因此放贷人的利益也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于是,不法之徒利用这个灰色的金融体系的隐蔽性,从事着各种非法的活动,在这件貌似华丽实则破旧不堪的袍子下面,隐藏着无数的虱子与虫蚁,侵蚀着放贷民众的权益。

    1998年前后,平阳人谢孝忠成为了一名地下钱庄庄主。退休教师的身份为谢孝忠增加了无形的信誉,比同期银行存款高出将近10倍的月利率也极具诱惑力,到2001年10月,谢孝忠的地下钱庄已有存款户182家,吸纳资金2000多万元。利用地下钱庄的资金,谢孝忠开设了一家房地产中介所,进行房地产炒作与土地买卖。

    2001年10月中旬的一天,谢孝忠突然消失,同时也有风声放出: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加上地下钱庄的经营不善,谢孝忠资金链断裂钱庄无以为继。

    表面上,这是地下钱庄失控导致的债务危机,但其背后却是一桩资金诈骗案。

    利用地下钱庄的资金“炒房”“炒地”的谢孝忠收获颇丰,完全有能力偿还钱庄的债务。但在谢失踪后,由谢孝忠亲属组成的“还债理事会”处理后续事宜。在理事会的操作下,地下钱庄的债务通过各种途径来逃避或转移债务,诈骗资金。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以谢孝忠名下的地产来抵债,但是在估价中,谢的地产高出市场价50%到200%。存钱户为了尽快拿回存款,不得不同意了这种变相的欺诈,通过此种方式,谢孝忠获利800多万元……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抬会”开始,温州“地下钱庄”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2003年高秋荷的“经济互助会”成立,互助会的门槛不低,50万到100万的入会费,但是仍然有成群结队的乐清人加入。这些会员的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整个家族拼凑而来,看中的是互助组的高回报——1万元的会费,每月可回报1500元。

    高秋荷需要做的,就是遵循经济互助会的基本架构,吸引越来越多的会员入会。高秋荷手握巨额会费,不断地为自己置办大量房、车等固定资产。

    同时,前期会员高得出奇的利息,必须由新会员的入门会费来支付。为了维持这种循环,高秋荷必须马不停蹄地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圈钱,房地产开发、成立投资公司等成为了最好的理由。

    当所有的会员都享受着“一本万利”的回报时,“传销式”的互助会终于到了崩盘的时候,2007年,高秋荷已欠下115个会员1.16亿元的资金。最终,高秋荷被处以死刑,没收全部资产。判决书上有满满三大张纸的受害者名单,这些受害者的每个账号上几乎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简介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目录 > 第三章 “资”生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