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告急
的,高利贷是不会有人还不上的。
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靠着“高利贷”发财的时候,这种曾经看上去很美的民间融资形式开始变得没有看上去那么美了。
看着同乡们放贷赚了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钱放贷。“高利贷”的市场利息也由一分两分变成了八分九分。疯狂的“高利贷”如同庞氏骗局的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引发了一场金融大雪崩。而那些刚刚入市的人,都成了没能跑掉的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成了资本灾难下的亡灵。
到2011年年中,温州中小企业主“大逃亡”已成蔚然之势。其中一支非常壮观的分队,则来自温州制鞋厂。
以温州瑞安恒茂鞋业的虞正林为“领跑者”,“巨邦”鞋业的王和霞、耐当劳鞋材的戴志雄、部落之神鞋业的吴伟华、蝶梦儿鞋厂的黄杰、唐风制鞋的黄伯鹤、星际鞋业的董事长、新耐宝鞋业的董事长,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这支“出逃”接力赛的队伍中。
究其原因,各有千秋。但根本原因还是融资困难。
现在温州的很多中小企业,利润率能够在5%已经很不错了,高利贷的年利息却高达30%~180%。由于融资太难,不得不借高利贷,这就好比饮鸩止渴,弱势的中小企业又是受冲击最为明显的群体。作为温州经济中的中坚力量,制鞋企业也是积年沉疴最严重的领域:原材料、工业用电价格高涨,劳动力密集人力成本大增,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大增,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空间微小。
而这一现象,在温州成百上千的制鞋企业中尤为突出。据温州鞋企老板反映,与去年相比,人工成本上涨至少20%,原材料采购价格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而平均每双鞋用电成本也涨了5毛钱。因此,在通货膨胀的大局中,鞋制造业成为了温州危机的“风暴眼”,备受摧残,遍体鳞伤。
曾经为温州经济30年辉煌立下汗马功劳的制造业日益凋零,笼罩在温州头上“制造之都”的光芒渐渐黯淡。一时间,“看好老板,别让他跑了”,成为了温州工厂青年职工间的流行语。谁知,这种戏谑似乎预示着更加凄惨的悲剧将要发生。
悲情故事
尽管出事之前,媒体似乎从未关注过沈奎正,在温州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中,沈奎正领导的温州正得利鞋业属于中等。
正得利鞋业发展有10余年,公司规模厂房面积上万平方米,工人约近1000人,四个自创品牌——正得利、青春秀、柏芝公主、美人鱼并肩发展,势头良好。“光正得利这一个品牌,旺季的订单每月就超过10万双,在全国多数地区级城市都有销售网点。”
2011年下半年,当同城企业跑路潮四起时,温州正得利的员工并无担忧。
公司一切正常:正得利的四个品牌效应都不错,订单充足,客户稳定,生产一直有序进行,“就是公司董事长出事那天,企业账面上的情况还是正常的。”不仅如此,创始人沈奎正在公司口碑极佳,“老板为人好,对员工也好”。出于这样的信任,公司员工都笃信在这场风潮中,正得利必然是屹立不倒的强者。
然而,谁也没想到老板沈奎正的身后却是雾霭重重。
9月27日下午1点多,温州天空暗淡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芒,鞋佬沈奎正立在温州市区顺锦大厦2203房间,目光透过了淡淡的云烟,漂浮在宽阔缓慢东去的瓯江之上。或许是痛苦、无奈、抑郁、恐惧、忧伤纠结在了沈奎正的心里;或许是数以亿计的高利贷无法偿还;或许是无法面对成百上千善良的员工;或许是惧怕楼下这些黑暗的角落躲藏着一些神秘人物黑溜溜的眼睛;或许是想到了电影里的台词:“多蓝的天啊,一直往前走你会融化在蓝天里的,高昌不是跳下去了,唐纳也跳下去了,你也跳啊!”沈奎正瞟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