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严肃和“嘴巴”无关?
    有人说香港这个地方你必须住长了才能慢慢品出它的味道,摸清它的骨头和软肋,要我说,最好做记者——记者整天在香港到处采访,触角方便,比任何人都有更多的机会感受这个社会的与众不同。

    2005年8月,全世界各个爱好和平的地方与团体都在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紧张忙活,香港也不例外,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此起彼伏。我们中央电视台香港记者站挑选了几场“规模较大的”进行报道,其中就有11日在君悦酒店举行的香港各界隆重“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午餐会。

    又是“午餐会”。

    香港君悦酒店我最早熟悉,就在湾仔,这里因为经常要举办各种大型的庆典和内地的“招商会”、“推介会”等等,很出名。而“午餐会”,我当然更熟悉,那是香港非常偏爱的一种开会方式。“开会”与“吃饭”原本两件事情不好同时举行,但是香港就经常合二为一。“午餐”当然要吃饭,不过“吃饭”因什么名义而起都好说,因为“战争”?战争总不免让人想到“英勇就义”、“血流成河”,特别是“抗日”和“反法西斯”,那是人类历史上多么惨烈的一场战事?即使是庆祝胜利、缅怀历史、告慰英烈,也离不开庄严悲壮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万众一口”,这“饭”怎么吃?

    11日中午,我来到会场,胸前照例还是被人先啪地贴上了一块“记者”的不干胶标签儿,红绳子的“记者区”也还是老样子,只是这一次大会主办方没有让记者饿着肚子进行采访拍摄,开幕式之前就给每人发了一瓶矿泉水和一块大大的“三明治”。

    不久大会开始,几百人在《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乐曲声中步入会场,各自缓缓地寻着桌签儿走到了自己的饭桌前。

    我用目光大致扫了一圈儿会场,几十张餐台,统一的台布,盘子碗筷都很讲究,由“饭桌”组成的听众席中央是一张更巨大的长方形餐台,上边摆放了许多鲜花,象征着生命的可贵与脆弱。许多嘉宾,特别是经过了抗日战争的白发老人,都被安排在这里。大家落座后谁都很容易发现会场内摆满了随时可以用来开饭的餐桌、餐具,却不知道有没有人心里皱巴巴的,觉得这样的场面和纪念战争胜利有点不协调?

    香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午餐会那天请来的大会主持是AtV(亚洲电视)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粉面靓女,身段婀娜。她站在主席台上,手里有一份和我一样的“大会仪式安排”,这份被提前下发了的“安排”假使在内地,我敢说记者一辈子可能都见不到。“仪式”共有12项:第一,“司仪介绍主礼嘉宾”;第二,午餐会主办方代表致辞;第三(这下记者可要开眼了):“第一次上菜”……

    “第一次上菜”算什么“仪式”?

    菜名还略有提示:“四式点心+鱼翅”。

    由于“大会仪式安排”被事先通告给了媒体,我其实很早就在琢磨这种“纪念活动”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报道?“纪念”和“吃”谁是主题?抑或“纪念”是主题,“吃”是方式?

    开幕式后不久,“第一次上菜”的程序到来,这次“吃”的时间大约持续了15分钟,会场上几十位一律身着黑色礼服的男性侍者,手上托着美器,盘中摆放着雕刻般的道道美食,不断穿梭在我们的摄像机前。此时,大会主席台上的灯光减弱了一半,《保卫黄河》的乐曲已经退去,改为抒情的音乐浅浅低回,台下则刀叉、筷子,牙齿、嘴唇,交错运动声响一片。虽然人人都说粤菜是天下第一美食,但是严肃的会场内到处飘散着说不清是烧鹅或者烤乳猪的香味儿,这些味道没有影响“记者台”上也开始趁机大嚼“三明治”的有些记者的胃口,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晚来香港一百年简介 >晚来香港一百年目录 > 严肃和“嘴巴”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