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手机也不是“单项”收费?
    香港的通讯资费贵不贵?手机一个月大约要花多少钱?国际长途怎么打?有没有人像眼下内地的年轻人一样整天抱着个手机、歪着个脖子没完没了地“煲电话粥”?说老实话,我来香港,因为干的是新闻记者,每个月站里有固定的通讯费用,所以对这方面的市场行情一直都不甚了解,只知道香港所有的电话都很便宜,座机、手机,市话、长途都不贵,这是一个基本现实。

    过去我在内地很多年前就知道:内地的老百姓和国家(其实就是几家电信垄断公司)就手机究竟应该如何付费的问题已经打了好几年的口水仗,直到现在,内地手机还都是“双向收费”。因此当我想向香港的朋友了解这里的具体电信价格,脱口而出的就是“单向”还是“双向”的问题,并且心里一直猜测香港的手机一定是“单向收费”的,因为“单向”比“双向”听起来不是更便宜?

    然而,我的“自以为是”一出口立刻就遭到了知情者的一顿乱棍。朋友第一棍子打过来:说香港的手机不是“单向收费”,也是“双向”;再一棍子:你们内地人好奇怪噢,为什么人人的眼睛总是盯着“单向收费”还是“双向收费”?为什么就没人计算用手机的整体成本?如果用手机的“整体成本”下来了,电话价格没有虚高,“单向”或“双向”又有什么区别?弄得我简直哑口无言。

    事实上,香港的电话通信付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预付费”;另一种是“签约用户”,其中移动电话的“签约用户”与内地的有所不同,基本上没有纯粹的单位时间计费选择,而是全部都以套餐的方式出现。比如某某公司提供的108元的“套餐”,总体通话时间允许打满1700分钟,这1700分钟又分为其中800分钟是一个价钱,900分钟又是一个价钱。每分钟平均价格才0.064港元,这样的收费乍听起来,够物美价廉的了吧?那么商家为什么会如此慷慨?他们制定如此低廉的收费标准难道不会亏本?接下来我了解到的情况当然不是这样,香港的电信运营商为这个社会提供了廉价的手机服务,“亏本”的事情肯定不会去做,他们各位大佬儿,当然也都不是慈善家,之所以能够如此“出手大方”,背后都有竞争的原因,而盈利手段则往往藏在一个叫作“自己人”的概念中。

    香港的手机市场分为“自己人”和“非己人”。“自己人”的概念就是通话的双方如果使用的是同一家运营商的网络,这就处在了“自己人”的范围,打电话就超级便宜;而当通话的双方使用的不是同一家运营商,就是“非己人”,价格就很高,这样“自己人”的范围越大,公司成本越低;“非己人”的价格高企,也可以部分滋补“自己人”的超值服务所带来的微利——因此为了省钱,香港不少用户,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他们经常会购买同一家公司的手机“套餐”,或者彼此商量好了突然集体“转台”到了同一个运营商。

    香港人和内地人在使用手机的习惯上也各自不同。

    比如“发短信”,近几年,我发现内地人彼此之间经常爱用“发短信”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这种情况在香港却很少见。为什么香港人不喜欢“发短信”?他们不明白“发短信”比直接用手机打电话要便宜得多?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懂得了“自己人”和“非己人”的概念,才知道“发短信”在香港其实并不划算,因为一个人要打电话,“自己人”之间一分钟才几分钱,但是若发一条短信,如果你不小心进入了“非己人”的世界(谁知道对方正在哪个网中),一条短信就1块多,喔,所以大多数香港人就都不去冒那个风险,在这方面他们可不是太有钱,或者根本不计较蝇头小利。

    香港移动电话“套餐”五花八门,108元的只是一种,其他50元、488元,旅游奖励、飞行奖励等等“拉住客户”的名堂还有很多,市民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晚来香港一百年简介 >晚来香港一百年目录 > 手机也不是“单项”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