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老人“学普”干什么?

    香港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出租汽车司机、店铺售货员,甚至包括街头小贩,这几年很多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位高低,大家“学普”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其他的人不说,就说特首曾荫权,三年来我可是眼见着曾荫权把个普通话“学”得突飞猛进、成效显著。

    从客观角度来评价:作为特首,曾荫权上台时说普通话可不如他的前任董建华,因为我听他讲过白话或者讲英文,整个人理直气壮、发挥自如、亦庄亦谐;可是换了普通话,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普通话立刻就泯灭了这位特首的智慧与个性魅力,而是从旁观察,总觉得他正在学习或者正处于“实习”阶段。

    2005年7月5日,为了纪念CEPA(《关于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济合作的安排》,简称CEPA)签署三周年,曾荫权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记得那天我们在礼宾府豪华气派的西式会客厅里坐下,我和他的沙发摆放成了一个“八”字,特首的手里捏着一沓子黄纸片,在我提问时总会忙里偷闲地看上两三眼。开始,我还以为这些纸片上记着的一定是他要回答问题的重点,可是后来发现这个判断不成立,因为那场采访,我所提出的问题,对特首来说简直是太容易了,手拿把掐,张嘴就来,他根本用不着刻意准备,更用不着提前草拟什么发言稿。哦,突然我明白了,那一沓子小黄纸,可能另有他用,上面没准记载了一些特殊的符号,只有特首自己明白,其作用只是在帮助特首用普通话漂亮地完成中央电视台的访问。

    当然那一次我的“哦”也可能有误,因为毕竟我没有看到小黄纸上究竟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但是这个判断很快又被强化。时隔不久,8月9日,我又走进了礼宾府,跟团拍摄北京一个代表团前来拜见曾荫权,感谢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在台风“派比安”期间成功搭救了内地的91名遇险船员,为此事特别转达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真诚谢意。特首那天会见代表团全体成员,即兴发言很简短也很家常,可是他的手里又捏上了一张纸,还是在宾主寒暄的空隙忍不住总要往纸上看一眼,这一下我基本可以肯定,那些纸张很可能就是特首的语音提示了。

    曾荫权的普通话由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管他是怎么学的我不知道,但是心里明白,他怎么学,正像我怎么学,谁都不可能把普通话、粤语说得和自己的母语一样。比如在接受我的采访时他讲到希望有一天香港能够成为与纽约、伦敦三足鼎立的亚洲金融中心,说香港的优势,当北美的纽约和欧洲的伦敦由于时差的关系都还处在夜晚,香港的银行、股市却正好开门营业……他掌握不好普通话里的“开门”,如果不是用在祈使句里,根本用不着加儿音,而他却把个“开门”一词说成了“开门儿”,听得我当时就差点喷笑,但是事后想想人家特首的勤奋和执著,他坐在香港最高行政长官的位子上,每天日理万机不说,光是不得不面对香港各界民众、各党派团体以及国际舆论的重重压力,轻松的日子就一天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62岁),还能如此认真地学习普通话,其心其意,难道不值得我对他挑一挑大拇指,在香港人的学习精神面前甘拜下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晚来香港一百年简介 >晚来香港一百年目录 > 老人“学普”干什么?